皇城相府
砥洎城
郭峪古城
11月12日,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揭晓,以阳城砥洎城古堡为背景的大型水上实景剧《古堡!古堡!》荣获国家旅游优质文化旅游节目。这部中国首部大型古堡实景剧,演出时长60分钟,分四幕:《春萌古堡》《夏繁古堡》《秋收古堡》《冬含古堡》。该剧故事发生在明末,以晋城地区的古堡文化为背景,讲述了采桑女蚕姑和生意学徒铁生相遇相恋的故事,再现了蚕姑和铁生的动人爱情传奇,也折射出当时生活在古堡的千百个家庭繁衍生息的历程,传唱了中国文化中对“家”的精神信仰,“家”永远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该剧以古堡为背景展开,反映太行古堡人民的生活状态,对推进太行古堡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太行古堡 历史符号
矗立于太行深处的古堡群,以其华贵的魂魄及完美的骨骼,不仅鲜活着中国北方明清时期的记忆,也展示着数千年文明在古堡上的文化积淀。走进太行古堡,就走进了那段劈面相逢的历史。
发源于山西中部太岳山的沁河,进入晋城境内南北蜿蜒约160公里后,在河南武陟汇入黄河。从远古至今,沁河就以深切的母爱和血脉丰润着这片土地,构建起晋城数千年文明丰富的肌理。
太行古堡群由来以久。晋城地处中原和北方咽喉要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战事不断。明崇祯年间,明末深重的社会危机全面爆发,农民军数年间几度进出沁水、阳城,先后劫掠坪上、郭峪、下伏、上伏、润城、皇城等地,并深入至晋城大部分地区。
于是,在官僚绅士号令下,在富商大贾支持下,在流浪饥民劳作中,沁河两岸先后修筑起54座军事与民用相结合的城堡。此后星火燎原,逐渐蔓延至整个晋城地区,形成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古城堡群,成为明清动乱的真实记录和地域经济繁荣发达的象征。
东方古堡 魅力十足
太行古堡和福建土楼群、广东开平碉楼群一样,都是地域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的一朵古建之花。太行古堡集体防御侵害的军事目的和客家人修造土楼合族而居如出一辙。这些古堡历经数百年岁月雕琢,斑驳沧桑,通体苍黄,散发着浓浓乡野气息,至今仍流露着难得的朴素之美,丝毫不亚于欧洲那些石头城。
太行古堡防御优势非常明显,城墙、街、巷、胡同、底界线、院落及标志性建筑,共同构建了古堡的树状交通系统和层级防御体系。蜂窝城墙、藏兵洞、看家楼,是南太行地区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杰作。古城堡群内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和走廊式的藏兵洞,在中国北方十分罕见。无论是单一式民居还是复合式民居,都以正屋和庭院为主要元素,在不断扩展营造中突出主要院落统率整个民居之精神。
古堡内的民居端庄沧桑、特色鲜明,独特的四大八小院落,居防合一的建筑体系,封闭内向的外观结构,高度密集的空间环境,就地取材的营建方式,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多元信仰的心理慰藉、求安心理的精神寄托、开放包容的超前理念展露无遗。古堡内民居多为两层,有的达三层。合院建筑也大都以轴线为中心,辅以地形,纵向或横向并联或串联成大型院落,建筑之间的距离都非常靠近,形成不规则巷道,街道因此变得狭长而幽深。
太行古堡 遗存甚多
弹指兴亡,曾经辉煌的国内众多古堡大都在历史长河中消亡。由于晋城地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群峰耸峙的包围中,独特的地理营造了相对封闭的环境,传统堡寨并没遭到大面积毁坏,反而以丰富的遗构陈述印证着历史,成为研究传统防御型聚落的活化石。
目前,晋城范围内遗留堡寨达117处,54处保存相对完整,34处保存完整且具保护和开发价值。这些古堡不仅维持着历史形态,而且延续着原有的生活功能,可以说是“活着的”遗产。其中以沁河流域为最,包括湘峪古堡、窦庄古堡、郭壁古堡、柳氏民居、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砥洎城、上庄古堡(天官王府)等。
太行古堡群是中国北方防御型堡寨聚落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不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太行古堡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守护文明,刻不容缓。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