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冠山雨过 书声犹琅

冠山雨过 书声犹琅

发布日期:2021-07-08 10:35 7077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1.webp.jpg


        冠山雨过,为平定八景之一。冠山位于阳泉市平定县西南八里,因高冠境内群山,且山形如冠而得名。它山势挺拔,高耸入云,山上古树参天,到处堆绿叠翠,峰峦飘云氤氲缭绕,辄雨过天晴,山明水秀, 滴翠清心,故有“冠山雨过”之景之诗:“朝过雨岗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


        冠山与他处不同的是这里自宋以来,就以文化昌盛、书香幽静而著称。历代文人在此兴建书院,读书吟诗,雅集畅论,成为晋东一带独特的人文现象和文化魅力。较为有名的书院有冠山书院、石楼书院、名贤书院、高岭书院、槐音书院和榆关书院 (后改名为嘉山书院)等。


        也因为历代名人雅士的孜孜追求,才使冠山琅琅书声不断,文脉绵延昌盛,其中贡献最多的是元吕思诚和明代乔宇。吕思诚,平定人,历任国史院检阅官、翰林院编修、中书左丞和监察御史,参与编修过辽、金、宋三史,其父祖数代曾在此读书,并在宋冠山精舍的基础上修建了吕公书院。乔宇在明代任礼、兵、吏三部尚书和太常寺卿,曾平定了宁王朱宸濠谋反,后因“大礼议之争”而致仕回家。更有三晋名士如元好问、傅山在此短暂小住,并留下著名诗篇。


        山上有资福古寺,兴建于元代,现存大殿为清代风格。寺内有前后两院,前院是佛殿,由山门、大雄宝殿、地藏殿和观音殿组成,后殿由三圣殿、碑廊、佛堂组成,为近年新建。 


2.webp (1).jpg


        寺西,有一泓泉水,冬夏不涸,清冽粼粼。沿碎石铺就的小路迤行有瓢饮亭,内有傅山先生题书的“丰周瓢饮”篆书摩崖石刻。“丰周”是指西周迁都后的都城丰邑;“瓢饮” 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


        寺东为槐音书院,其庭院开阔,幽远宁静,正房为六间窑洞,窑前有前檐长廊。为清代乾隆时期平定名士张佩芳出资建造。张佩芳在清乾隆年间曾历任安徽合肥县令、安徽寿州及泗州的知州,喜好藏书,精于考据,重视教育,学养丰厚。


        现比较完整的是崇古冠山书院,由清嘉庆年间奉直大夫孙裕出资修建,为二进院落。门前有石牌楼,上额镌有“登瀛“ 和“云山一览”。院内正面月台上有窑5眼,居中为“崇古洞”。月台下南北两向各有窑洞3眼,北窑额书“新德”,南窑额书“广业”。


        院内碑石林立,古色古香,幽静安谧,巧雅习习。其中一碑为明嘉靖年间尚书乔宇《雪中访左承吕公书院旧址》诗碑,字迹潇洒、自如、遒劲。


3.webp.jpg


        书院不远处有上下二层的砖石楼阁文昌阁,阁上题联颇合风景:“四面云山环斗极,满城烟树焕文章。”由文昌阁一路上行,就到了高岭书院遗址。这是明嘉靖年间时任临洮(甘肃)太守的孙杰回到家乡后,寓居冠山书院,出资在山腰的巨石上雕凿夫子洞,并在夫子洞旁修建了高岭书院,广招学生,学业昌盛,书院光藏书就达万卷。夫子洞所在地是个砖石围成的小院落。洞前石坊上刻有对联:“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洞内居中是孔子雕像,左右是弟子颜回和曾参。院内有“砚池”“云中坐论”“上书院”等石刻。


        树林里有明清以来大小十几处摩崖石刻,为历代文人墨客访问书院之作。山顶旧时有泉水汇成水池,文人们在此临水听涛坐而论道,可谓闲雅至极。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