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次相遇,让山水相依,让你我心动,不负遇见。
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的莲花山,就是这样浸润流传着上艾文化和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犹如一朵嫩蕊凝珠、风姿绰约的莲花扑面而来,那种美令人沉醉。
莲花山地处宁艾村之南,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峡谷清幽凉爽,泉水潺潺。莲花山不高,无泰山之雄伟,黄山之秀丽,华山之险峻,但有山碧可当玉琢、水清能鉴日月的悠逸之美。
这里的“上艾”,指的是平定县的前身——上艾县。汉武帝时期,平定县最早的县治就设在宁艾村一带,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后来县治虽然变动了,但宁艾村至今仍是平定县最大的行政村,近6000户居民竟有百种姓氏,是名副其实的“百家姓村”。
莲花山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撞倒擎天柱,致使地陷东南,女娲奉命炼石补天。行至莲花山山脉,女娲见山势巍峨,树木参天,便取其烧炼五彩石。又因莲花山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女娲在此抟土造人、开枝散叶。它与女娲补天传说遗灶处的东浮山相辅相成,名扬四方。
正是莲花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借助这里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成为宁艾村支村两委的共识。近年来,宁艾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山水宁艾”作为发展定位,深挖上艾文化和女娲“栖居莲花山、炼石于浮山”的历史传说,力争把莲花山生态观光旅游园,打造成集农业产业观光、农事农耕文化体验、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叫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2015年,宁艾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启动了莲花山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相继完成了道路建设、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目前,莲花山生态观光旅游园池、湖、谷、潭、泉、上艾山庄已初具规模,景区内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别有洞天。
若从宁艾村出发,沿乡道向南行驶2.4公里,就到了莲花山生态观光旅游园。踏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音乐喷泉池中央一尊女娲托石擎天雕塑,她目光温柔而坚定,双手奋力举起,意为护佑乡邻,为子孙后代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石雕后上方是“上艾寻古”的壁画,每一幅都讲述着上艾文化的历史故事,诉说着宁艾村的历史变迁。
顺着缓坡而上,在绿树掩映下,右前方泄洪道上“白杨沟水库”五个大字斑驳可见,现在人们又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莲花湖”。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湖边小径旁的火焰色天然石墙极为独特,把整个莲花湖映衬得犹如靓丽的少女般楚楚动人。湖对岸几位中年人悠闲地在湖边垂钓,远远望去,好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宛若人间仙境,胜似世外桃源。
徜徉在湖边,感受曲径通幽之妙。右边是小桥流水的静美,左边是山间的潺潺流瀑,它没有悬瀑的磅礴之势,只是静静地在石头上“轻吟”出一首首小曲。
走过碧绿水渠,“逍遥谷”赫然出现在眼前,步入其中,阵阵凉意袭来,不失为一个清凉避暑之所。蜿蜒的碧溪上,19扇磨盘搭成曲桥,将游人带入仙境。
溯溪而行,不远处一条白龙口吐水柱,昂首潭中,即为卧龙潭,传闯王李自成曾在此自斟自饮微醺酣睡。潭边置一石上书“卧龙潭”,潭口造一虹桥上至唐家掌,小桥流水,草木葱茏,景色清幽宜人,“汪水中央卧白龙,白龙吐水永不息”的美景,使得不少游人在此驻足摆拍一番。
过虹桥,沿着游人的足迹,寻山泉水的源头,一路探寻,莲花山里的这条沟叫唐家掌,原名为糖浆掌,它名字的由来和叫“糖泉”的一股泉水有关。这股泉水,水量不大,但入口甘甜。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咯咯咯,天明了,官家媳妇起来了。透开咱的呲呲火,坐上咱的莲花锅,舀上咱的糖泉水,下上咱的珍珠米,我去南山拿笊篱,捞饭香甜没得比。附近的人常年在此取水饮用,有些游客甚至带着大桶小桶来这里打水。
游览完唐家掌,原路返回,穿过茅屋亭和休闲长廊,拾级而上便是果蔬采摘园。果园前方,左边是鸡鸭鹅等舍一溜排列,右边是菜地,一些应季的蔬菜可以随意采摘。
顺坡而下,便是“上艾山庄”,美丽的庭院,整洁的客房,冬暖夏凉的窑洞休息室,露天娱乐场和凉亭餐饮合为一体,给游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据庄主人介绍,上艾山庄已经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庄园,配套建设了100亩果蔬采摘园,还有能容纳百余人的农家乐餐馆,特别是各种野菜、野味让大家吃到特色,吃到健康。
如今,莲花山景区已成为张庄镇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人心常如景,不谢是莲花。莲花山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没有遇见它,我就不会知道,有一种遇见,恰在此时,我遇见它,它遇见未来。
文字:董忠祥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