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吉他浅唱低徊,非遗工坊灯火通明,游客漫步其间享受慢时光,感受传统文化气息。 资料照片
如今,大同古城的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四海游客深度体验大同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在古老的城垣内,保留着北魏辽金明清兴衰更迭的前尘往事;游客欣然漫游,体验大同古城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老街巷中,千年时光的遗韵让人陶醉神迷;站在高大的城楼之上凝望,千年未变的城市中轴线上,铺排开规整严谨的古城方正格局,星罗棋布典藏着众多古刹名寺;“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的里坊格局是大同古城标志性的风格特色,一条条深街古巷,蕴藏着浓郁的原真市井风情,而在青砖黛瓦间,新韵正弥漫升腾,成为古城文化蔚然生长的全新场域。
夏日,在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场持续4个月的丝路文化盛宴“东南有好戏”盛大开启,沉浸式主题剧场、丝路大秀、风情巡游、主题市集、百变光影秀等丰富多彩的实景演绎互动,将人带至千年前的北魏平城,让每一位参与者亲历丝路繁华。同时,“东南有好市”热闹开市,巡游队伍行经之处,汇聚非遗手作、文创零售、风物美食的市井烟火,再现当年商贾往来的繁华景象。
如今,大同古城东南邑已成为八方游客感受大同古城文化的重要打卡地。这片占地约为古城八分之一的区域,通过极富匠心与创意的营造,让历史的质感与时代的新潮在这里交汇融合,古老的风韵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在此和谐共生,成为大同古城的文化窗口和文旅体验目的地及高品质文化涵养地。
古城东南邑是对古城改造的一次全新探索。保护修复过程中,在保留古城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复原修缮,并创造性地为古老街区引入111棵大树,使整个街区活力再生。在这里,市井的文化沉淀与现代生活功能发生着美妙的联系,将大同本地独特的人、文、物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日常体验,唤醒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认同,为游客带来崭新的历史文化体验和高品质的业态场景融入。
在古城西北隅,外观恢弘的如梦大同剧场,一场关于北魏时期的爱恨情仇实景演绎让游客境融情动,跨越千年的文化与商业的奇妙碰撞,在这里升腾出鲜活的文化活力。夏日里,户部角综合文旅项目建设正酣,已规模初现,以传承古城文脉、延续古城肌理、打造古城群落的生活方式,打造独具魅力的古城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大同古城文旅融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介绍,户部角综合文旅项目通过“文化+场景+业态”的融合模式,使其与西城墙景观形成联动。项目以“五街两轴六景”的恢弘格局,将北魏平城的里坊肌理与现代商业文明深度融合,5条主题街巷如同5条文化动脉,串联起古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打造成为古城旅游的必达地,让大同古城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在此完美邂逅。
位于古城东北隅的柴市角街区,正被塑造成为大同市井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这条古老的街区在保留古街巷肌理的同时,融入了更多潮流化、年轻态的内容。节假日里,这里举办的特色市集吸引人流汇聚。市集上,天南海北的各色美食应有尽有,大同特色农产品展销,再现柴市角街区当年的繁华。非遗民俗及多样的沉浸式演出,让古街的文化姿彩质朴原真、鲜活灵动。
在柴市角,传统记忆与现代潮流和谐交融。老式冰箱、手摇爆米花机、钟表、电视机等一件件老物件的展出,营造出特别的怀旧文化氛围感,让柴市角成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记忆的主题空间,为大同古城主题业态增加一抹年代感十足的主题风情。置身其间,让人感受时代的变迁,找回共同的光阴故事与难忘回忆。
鼓楼东西街是大同古城最繁华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的中心文化轴线。鼓楼西街西端的百年老店凤临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内部曲栏回廊、移步异景,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与饮食文化等完美融合为一体,与气韵典雅的古城风貌交映生辉,成为四海游客感受大同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地。老街两侧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商铺,展示着大同的非遗文化以及各色美食、特色小吃,古装旅拍店成为爱美女士情融大同古城文化意境的热选。
信步走过鼓楼,踏足青石墁地、院落精深的鼓楼东街,由酒香、醋香、茶香、美食之香及中草药香交织的馥郁香氛,让这条老街充满让人沉醉的市井气息。民宿客栈、特色餐饮、大同特产、非遗文创、古装旅拍等,共同构成了街区的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让游客深度感受文化古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文化魅力。
来到和阳街太平楼脚下,绿茵如盖的草坪映衬着澄澈的蓝天,众多游客欣然在这里拍照、欢笑。古都大同的生态美景让八方游客盛赞不已,古城环境的“微更新”让大同古城更加散发出醉人的文化魅力。
文字:史涌涛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