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公路穿太行,峰回路转似画廊。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天峡旅游公路的开通,将灵秀壮美的“北方小九寨”送到了游客眼前。通天峡景色灵秀壮美,灵在于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秀在于林,满目苍翠、遍山葱茏、气象万千;壮在于山,集雄、奇、险、峻于一体,有“三山五岳汇太行,通天峡归来不看山”之感;美在于文,有虹梯关、玉峡关、明惠大师塔等历史遗存及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随着天气日渐炎热,清爽宜人的通天峡更具诱惑。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畅游通天峡,游山看水,学历史典故,看亿年地质原貌。
“北方小九寨”灵秀壮美
通天峡景区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行长治的第二个重要景区。该景区位于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景区相通,南临河南省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
通天峡景色灵秀壮美,灵在于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被称为“北方小九寨”;秀在于林,满目苍翠、遍山葱茏、气象万千;壮在于山,集雄、奇、险、峻于一体,有“三山五岳汇太行,通天峡归来不看山”之感;美在于文,有虹梯关、玉峡关、明惠大师塔等历史遗存及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这里将中国北方大山的雄浑和南国水乡的阴柔之美融为一体,既有北方的大气磅礴,又有江南的飘逸妩媚;这里有丰富的地质奇观,犹如一座恢宏的地质博物馆,可以领略几亿年以上的地质原貌。走进通天峡,不仅是一次山水风光的游览,更是一次历史文化的体验。
唐代石塔 建筑典范
在群峰壁立、沟壑纵横、瀑布飞流、地势险要的古关隘虹梯关上,一座孤傲的石塔建在红褐色的紫峰山下,显得庄重古朴。它就是明惠大师塔,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塔雕刻精致,比例适当,是一座精美的唐代单层方形石塔,反映了唐朝建筑与雕刻相结合的高超水平。
明惠大师塔全由石质雕造,总体造型仿照木构建筑,均采用柱枋椽飞等构件和破直棱窗的做法,与长子法兴寺燃灯塔一样,是研究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极为珍贵的实物遗存。其造型优美、形制典雅,做法古朴精巧,高宽比例适度,雕刻内容丰富,细部装饰雅致,雕刻技艺纯熟,虽非巨构,但艺术价值极高,被学术界权威人士视为唐代石塔建筑中的珍品和独特范例。
《柴泽俊古建筑文集》中曾这样描述:“与我国同时期单层方形石塔相比,如北京房山云居寺小西天中台小台塔、甘肃永靖炳灵寺第3窟中石塔、山西晋城青莲寺慧峰禅师塔、高平开化寺大愚禅师塔等,其造型之美、雕刻之精皆高出一筹。”“在已知的唐代石塔中,塔刹精致而保存完好者,此为最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的佛教石雕艺术已达到了高峰。尽管地处平顺山区,交通不便,但匠师们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加上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非凡技艺,才创造出这样精美的作品,使之成为我国唐代单层石塔中的代表作”。
明惠大师塔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构想和高超的雕造工艺。它的设计者绝非一般的僧人,它的建造目的似乎也并不是简单地为一个高僧建安身之处。它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与东方文化内涵,承载了比它自身所体现的更多的人文价值。
风光旖旎 处处是景
夏日的通天峡,绿荫围湖、莺飞燕舞,流水梳理着翠绿的枝叶与碎石。沿着仙人湖逆流而上,浓荫蔽日、小桥流水,让人流连忘返。
“景区打通了四季风景,春日观花、炎夏戏水、深秋摘色、寒冬赏冰,并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同时,与邻近的传统古村落联动,让更多游客沉浸在这片神奇的自然风光之中。”通天峡景区党支部书记夏宾波说。
景区有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40余处。自然景观奇险壮丽,景区内山高峰险,峭壁林立,飞瀑流湍,潭清水深,林幽树密,鸟语花香,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不同。天界索道全长750米,落差350米,斜度创世界之最,从逍遥谷可直达通天峡的最高峰——仙人峰。仙人峰上的观景平台是国内少有的悬空观景平台,将山峰踩在脚下,驻足山巅,可望星月游移、奇峰变幻,可瞰云海苍茫、彩霞沐日,鬼斧神工令人惊羡,雄奇险幽叹为观止,全程惊险又刺激。
距离通天峡的不远处是被誉为 “悬崖上的古村落”——虹霓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和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每逢夏日,“虹霓瀑布”便会在各短视频平台爆火。
“山势险峻,悬崖建村,村边挂瀑,这里很美,很吸引人。”是游客对通天峡最好的评价。虹霓瀑飞流直下,瀑下虹霓峡沟壑突兀、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湍急的瀑流沿途撞击岩石激起万千细小水珠,一蓬蓬水珠碎玉般飞溅、跌落,袅娜如仙。
旖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药草资源、绝妙的古建遗存、厚重的人文历史……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赋予平顺新的希望。近年来,平顺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兴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全方位加强文旅融合,不断提质做优 “风光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文旅四大业态,在优化产业布局、融合文旅资源、推进康养项目等方面下足实功,全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面开启。
经济发展 交通先行
通天峡旅游公路虹梯关隧道工程正式贯通后,连接平顺县城到河南省林州市的通天峡旅游公路实现全线通车,仅中秋、国庆期间,每天就有两三千人通过通天峡旅游公路到通天峡景区、太行天路、虹霓村、北秋房村、岳家寨村观光旅游。
通天峡旅游公路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支线项目,也是平顺县建好大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平顺县城文卫路,由西向东经青羊镇、虹梯关乡两个乡镇10多个村庄,止于平顺县与河南省林州市交界处。通天峡旅游公路的全线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平顺县的交通网络,新增了一条平顺县进出中原大地的快速通道,并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周边的通天峡景区、赤壁悬流景区、太行天路、龙镇村农旅产业融合示范园和虹霓村、岳家寨村、榔树园村、黑虎村等重点景区、网红道路、旅游村串联了起来,加快了沿线村镇的产业发展、优化了区域投资环境、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为平顺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平顺县按照建好大交通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持续推进“以国省干线为主干、县乡公路为分支、村村通公路为脉络”的全域交通体系贯通与升级,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太行天路、潞党参大道路面提标改造全面完成,王曲桥危桥改造如期完工,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83.3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1.6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内通外联、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格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文字:卢 亚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