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大同真真儿地火了一把!从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开始,大同古城持续欢腾,人潮涌动。璀璨的古都灯展、盛大的华美演艺、大同IP的主题舞蹈、绚丽的花车巡演、喜庆的民俗表演……在浓浓的年味下,来了一次“中国年,大同味”的全民狂欢!
由此,大同文旅市场终于强势反馈,迎来总体回暖。1月21日至27日(除夕至正月初六),大同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6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44305.29万元。外地游客蜂拥而至也使得大同景区客流爆涨,收入攀升。火爆的背后,自然要认真总结一下得失,是什么让我们成功,其背后还有哪些问题?
首先,氛围营造光彩夺目,年味活动持续红火。古城灯展是个绚丽的大背景。短视频创作者们说:“在大同过年,道路两边的树没有一棵是不发光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唯有北魏灯火辉煌”。
2023年的春节共举办八个主题106项文化活动,实现了古城内外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城市乡村欢歌笑语“闹红火”的效果。大型演艺、花车巡游、民俗表演精彩纷呈,灵丘车河全国“村晚”点击量创历史新高。
其次,文化IP鲜明亮相,彰显大同文化自信。本次春节最受好评的文艺表演当属由大同本土文化演绎的历史短剧《昭君出塞》《千年微笑》以及《木兰从军》。大同人首先要讲好大同的故事,用大同千年民族融合的独有文化和艺术形式,打造自己的历史人物IP,本地人感到亲切,外地人感到不虚此行。这些节目被大同市民带着强烈自豪感分享转发,带来极好的口碑和传播效果。
第三,短视频营销功不可没,全民传播点亮大同。在这场大型文化狂欢背后,大同的新媒体人对大同的城市品牌营销起到关键作用。此次活动除了官方媒体的强力传播外,大同市民纷纷拿起相机,拍摄镜头里的大同年!
由大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旅游集散中心策划并承办的“中国年 大同味”短视频大赛,在这场城市级新媒体品牌营销中,大同的新媒体人以短视频方式对外传播大同春节盛况,截至正月十五,抖音平台与微信短视频的话题播放量已突破2.5亿次,而且观众所在区域,京津冀豫占比达6成。真如外地游客所说“大同,今年真是火爆出圈儿了!”
第四,大客流拉动市场消费,经营者树立文旅信心。大量游客来大同过特色年,节庆期间餐饮饭店人头攒动、民宿酒店预订火爆、主要景区成为打卡胜地,极大地刺激了市场,让经营者对2023年的文旅消费市场更有信心,更有助于大同古城下一步优化业态和盘活项目。
然而,在大同春节光鲜亮丽的背后,我们也必须思考相应的问题。
首先,大同文化元素和文创产品仍有不足。在整体城市亮化布局中,尤其是古城灯展大同特色的元素不足,还应进一步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而在此次文创产品的呈现上可以看出大同的文创产品仍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
其次,节庆活动与商家经营各自为政。当人潮汹涌来到大同时,仍然有不少古城商家已经进入春节放假时间,对于古城要做大型活动,大量客流来大同丝毫没有准备。后来有的商家看见巨大的客流量才仓促决定开业。当一场大型城市营销活动要到来时,商家并没有加入其中,说明我们的城市营销体系不完善,对节庆活动拉动消费的准备不足,导致古城中许多商家不营业,错失经营机会,消费者觉得古城餐位难求、一房难订、经营项目严重不足。
第三,游客数据化完全没有实现。大同智慧旅游发展不在于开发而在于数据运营,不在于是否要继续投入大型城市数据平台建设,而在于将每一个细小的数据有地方承载。这次春节古城接待的100多万游客没有扫码、刷脸系统留下任何数据,也就没有游客信息、客源地分析、游客画像、消费数据等。作为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大同,实现文旅数据化是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第四,游客与旅游产品链接不足。这次春节活动火爆登场,使得大同市成为2023年旅游市场复苏的优先受益者。但是大同的旅游行业准备不足,旅游机构为外地游客提供的一日游两日游产品宣传不够,与游客对接的通道不通畅,没有很好地抓住难得的市场机会。
火爆的春节渐渐过去了,但是却让我们对2023年的大同文旅市场充满信心,在文旅转型的关键时期,没有哪个城市能一蹴而就,只是认知高低与起步早晚的问题。我们相信,凭借大同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凭借旅游复苏回暖的市场机会,凭借大同在文旅发展上的创新与坚持,凭借大同人民对文旅所寄予的厚望和热爱,2023年,大同文旅一定会收获满满!
文字:吕 彦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