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从“一行白鹭、黑鹳成群”看山西“母亲河”汾河之变

从“一行白鹭、黑鹳成群”看山西“母亲河”汾河之变

发布日期:2023-04-17 17:16 20669人浏览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约十年前,汾河常见的都是北方水鸟。如今的汾河,水清鱼丰,水鸟种类变多,白鹭、苍鹭都在此扎根了。”谈及近年汾河的生态变化,“老太原”胡文晋看在眼里,感受颇深。


  《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黄河)。”这里的“汾水”即“汾河”,其全长700余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山西南北,被称为三晋“母亲河”。


  近年来,山西通过控污、增绿、清淤、调水等举措,努力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以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为例,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变身“天然氧吧”,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并吸引大批鸟类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年过六旬的胡文晋,就是“拍鸟达人”之一,他经常五六点钟出门,扛着“长枪短炮”,耐心蹲守在汾河边,用镜头记录百态“鸟生”。


  “拍鸟是件辛苦活儿,白等一天是常事,得赶在鸟儿早上觅食前‘埋伏’好。”胡文晋说,每当他用相机“捕捉”到鸟类并迅速按下快门时,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638815e6-4359-45c7-9fe3-0335c1c98669_zsite.jpg

白鹭在太原市汾河景区栖息


48bbefd9-64b4-4a02-9fcd-64af318d98fe_zsite.jpg

太原市汾河景区,黑鹳在河水间嬉戏觅食


  白鹭、夜鹭、白琵鹭、鸬鹚、赤麻鸭、斑嘴鸭……十几年来,胡文晋拍摄的鸟类,多数为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保护动物,尤其是鸟中“大熊猫”黑鹳,令他印象最深。“黑鹳连续好几年都来汾河,去年11月,数十只黑鹳在太原迎宾桥以南驻足栖息,恰好被我记录下来。”


e7dd9554-78be-4bfe-86f2-425fe80bd25e_zsite.jpg

凤头潜鸭在太原市汾河景区栖息


  离太原迎宾桥几公里处,一处村民经营多年的苗木种植园,成为往日“稀客”白鹭的“新家”。种植园负责人冯树文介绍,2018年清明节当天,他和家人初次在种植园发现有鹭鸟“到访”。


6019d9ba-c6b9-4907-8fcf-0408c9e0493d_zsite.jpg

池鹭展翅瞬间


  经山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专家调查,其中包括白鹭、夜鹭、苍鹭、池鹭、灰鹭等品种,均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专家推测,冯树文的种植园吸引大批鹭鸟栖息繁衍或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往东100米是汾河河道,往西1公里是晋阳湖公园,由此形成一个天然的鸟廊。


27980813-9d32-409c-a429-b9bb8dd0c2d1_zsite.jpg

成群的绿头鸭、斑嘴鸭、赤麻鸭等在太原市汾河景区栖息


  5年来,一批批鹭鸟在此筑巢,孵化出一窝窝幼鸟,鹭鸟数量由最初的几百只变成上千只。记者近日探访该种植园时发现,这里的鹭鸟迎来集中孵化期。冯树文介绍,再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后掉落在地上的鹭鸟蛋壳,在树林里将随处可见。


  有专家认为,河湖生态的好与坏,不仅在于鸟类数量多与少,更体现在物种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如今,汾河一泓清水引白鹭筑巢安家,上百种鸟类栖息、觅食于此,折射出汾河生态之变。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宣传接待科科长郭凡介绍,经过四期治理,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于2021年9月完工。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等手段,2020年,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实现历史性突破。


  汾河生态环境不断完善,为鸟类提供安居家园。“汾河景区的鸟类现已达165种,其中多数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郭凡说,太原汾河景区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人文景观、历史底蕴进行有机结合,让“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的“汾河晚渡”胜景重现于世。


  如今,当游客漫步汾河两岸时,不时可见鸟儿在空中嬉戏、鱼儿在水中遨游,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文   字:高雨晴

 图   片:胡文晋    石   晶

编   辑:苏东峰

审   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