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3-05-15 17:35 19954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奇异瑰丽


  驰名中外的“世界遗产”五台山,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又集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于一体。五台山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外推出的35张王牌景区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的美是灿烂文化遗产和优美清凉胜境融为一体的美,在中国成百上千座名山中,五台山气魄之雄、规模之大、内涵之丰无与伦比。早在唐代的《敦煌石室遗书》中,古人就由衷赞道:“昔人谓宇内灵奇之境,恒言五岳之外,复有三山,盖为五台、峨眉、普陀也,而五台尤以山辟最早,灵贶最赫,境地最幽,故得名独胜。”五台山不仅以佛教文化闻名于世,而且以“华北屋脊”和“清凉胜境”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声名远播。


6ce671fe-f92e-436e-bcc0-e73e46ff977a.jpg.jpg

  显通寺铜塔


  五台山自然风光不仅具有雄伟秀丽、气势磅礴的北国高山特点,而且因为降水丰富,也有江南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秀丽之美,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山上山下佛寺名刹鳞次栉比,舍利佛塔林立高耸,历史文物丰富多彩,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五台山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及璀璨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高僧名师及中外游客前来朝圣观光。《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环绕而成,最高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华北屋脊”,也是太行山脉最高峰。最低的南台锦绣峰,海拔也达2486米。中台亦名翠岩峰,西台又名挂月峰,东台美曰望海峰。五台山的台顶皆有寺庙,五座台顶中间的核心区域称为“台怀”,即五台之怀抱,也是五台山寺庙聚集区。加之五台山以外的台外寺院,历史上的五台山寺庙建筑群非常庞大,北齐时,五台山寺庙号称200余座,唐朝最鼎盛时达到360余座。由于五台山气候高寒湿润,“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又名“清凉山”。


高瞻远瞩统筹发展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锐意进取、主动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宣传并落实二十大精神,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五台山遗产管理规划,加快构建五台山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五台山高质量发展,确立实现“百姓增收、僧众满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面推进台怀镇、金岗库、石咀三个乡镇整体规划,重点实施十大板块文旅产业项目,彻底改善五台山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和提升生活品质,兑现五台山申遗承诺、全面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业态、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坚持开放融通,将“一轴两翼”旅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延伸,围绕“五门五区五大体系”建设,重建或新建东、南、西、北、中五个游客服务中心,构建全域发展、带动周边、辐射外围的“大五台山”格局。打造台顶观光朝圣区、佛教文化体验区、旅游综合服务区、旅游康养度假区和生活保障区,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设交通服务、文化旅游服务、新型业态、生态景观、公共配套服务“五大体系”,全面优化景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景区承载能力。确立“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目标,实施“五区联创”“345”工程,高起点谋划各片区功能定位,高效率完成台怀核心区9村、明清街等3个区域和石咀高速出口3个片区征迁任务,高标准打造文殊圣域、四个高端民宿村和台怀古街文化文创产业园,高质量建设智慧景区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和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大纵深优化五条旅游线路和山门设置,大力度规范旅游秩序、革除各类市场乱象,大合作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旅游环境整体优化,旅游业态向多元化、集团化转变,旅游服务向精细化、人文化转变,旅游管理向专业化、市场化转变。


f9bb6bfc-4da0-4de1-94d8-1423256386c2.jpg.jpg

  五台山游客中心


  在如今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五台山景区依托五台山佛教文化元素研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有利用五台山传说中宋代杨家将主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使用的当地特有灌木降龙木(六道木),加工制作成六道木纹的佛珠、车挂等文创产品;有利用五台山清水河流域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澄泥制作成的五台山特有的砚台;有五台山全景、一百零八台阶、龙泉寺石牌坊等浮雕;有利用五台山五座台顶支流形成清水河流域水流冲刷的鹅卵石,精雕细刻成各种奇异图案的石头,配以底垫,形成五台山清凉石的文创产品。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来山游客呈井喷式增长,2023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122.58万人次,门票收入15068.25万元。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803万元,同比增长9.3%,全市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万元,同比增长40.4%,全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180.6万元,同比增长10.7%,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46万元,同比增长358.72%,全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672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13元,同比增长7.2%。五台山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成绩单,这无疑为景区旅游业复苏释放了积极信号,全景区共有1169家住宿业,1259家餐饮业,93家旅行社,对于快速释放的市场需求,旅游相关行业也快速调整状态、做好充足准备,并充分挖掘现代旅游者需求,在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新业态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力促进景区旅游行业稳健发展。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积极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加快推动五台山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奋力推进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文字:李耀清、刘   欣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