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天下大同”是大同市在北京国贸地铁站投放的城市形象广告。
11月3日,北京北站开往大同南站的G2535次高速列车运行2小时,就将旅客送到了同样写有广告语“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目的地。当天,由北京北、北京清河两站始发开往大同南站的高铁和动车就有25趟次。记者从高铁票网查询发现,当天从北京乘坐高铁或动车到大同,仅利用周末来旅游的人数就占到了全部乘客的近1/6。而且,从早上6时43分到晚上20时31分,平均每隔1个小时就有一趟列车发往大同。
连日来,天气虽然渐冷,但我市文旅市场依然保持热度,“淡季不淡”长效工作机制逐渐形成。每到周末,来自京津冀城市群的游客乘坐高铁来到大同旅游。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南方城市的游客也利用周五到周日的时间规划行程,开启“特种兵式”大同三日游。在鼓楼东街一家文创店正在挑选文创产品的几位90后年轻人表示:“这样的旅行虽然匆忙,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验旅途中的精彩。而大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生留恋的城市。”
今年以来,大同市在政策引领推动、重大项目开发、旅游业态创新、旅游公共服务、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品牌影响力引人注目,本地文化旅游产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本地研学旅行成为“淡季不淡”旅游市场新动能。近期,一系列研学旅行活动绽放文化古都无限魅力,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10月28日和29日,由市旅游集散中心和耕读书院共同举办的“秋日自然探索户外项目式学习”活动让300名参与者深度体验了秋日大同之美,到周边农村体验收割之趣,参与“木兰带你游明堂”,沉浸式感知北朝建筑之美,赴云海曲艺社现场聆听大同数来宝,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大同非遗之妙。
英语高级导游冷栗玮是一名勤奋的导游,多年来,她不断学习,整合资源,通过国内外多个渠道宣传推介大同经典线路。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她依然日复一日地带领国外游客畅游山西。11月2日,她再次带领一批外宾畅游大同,也许是巧合,这一次,她又正好接待了三年前曾经带过的一名外宾。当他们再次相遇,这名外宾高兴地对冷栗玮说:“真的是你!我怕你记不得我,还一直保留着三年前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冷栗玮向记者讲起这件事情时,眼中流露着感动。她深有感触地说,只要你用心去做,游客总会记得你。谈到“淡季不淡”,她说:“在我的旅游字典里,好像没有‘淡季’的概念,我觉得,大同旅游,四季皆美。”
旅游业“淡季不淡”的背后是服务业的不断提升。这不仅仅是导游服务的日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也决定着一座旅游城市的品质。花园大饭店总经理刘东说,随着古城旅游的持续发展,花园大饭店的住宿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除了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还要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惊喜。“满意+惊喜”一直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今年6月,大同砖雕传承人盛向东在纯阳宫广场附近开设了“巧工坊”手工艺品店,店面不大,但吸引了不少来同旅游的游客前来参观。在暑期和国庆黄金周期间引发旅游热度之后,每到周末,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借助鼓楼西街优越的地理位置,游客很快便会看到这家小店。进入店内,砖雕门楼、“门当户对”、微型斗拱等文创产品让不少外地游客惊叹大同手工艺人的独到技艺。盛向东向他们介绍,华严寺内有一微缩版“华严寺”,市雕塑博物馆内有一“大同古城”模型建筑,都是他和团队制作而成,这些外地游客纷纷为他点赞。“来这里的游客也有一些‘回头客’,除了自己选购喜欢的产品,离开大同的时候还要再来一趟,为亲朋好友带回去几件。”盛向东说。
大同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四季常新,这得益于大同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作为旅游人,只要用心去挖掘,一定会设计出全新的四季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大同旅游。”资深旅游人刘慧凤说。
文字:赵永宏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