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刚过了大暑节气,就正式进入“二伏”天啦!在我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吃面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二伏时节,高温闷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这时候,来运城吃一碗开胃的面条吧!各种花式吃面,让你吃嗨整个伏天。
永济扯面
吃过二伏面,一天少一线。炎热的夏季,来一碗可口的面条,营养又美味。山西人喜欢吃面食,可以说闻名全国,虽说都是吃面,但是每个地方的面食文化却不尽相同。仅仅在运城的不同区域,吃面方式就有多种多样。
永济扯面薄厚均匀,宽窄相宜,筋道爽口,汤浓味香,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捏住两端一边拉扯一边不断敲击案板发出“棒棒”的声响。
扯到一定长度后将面条对折,重复上述动作,反复多次后扔入沸水锅煮熟捞出,汤碗提前放入调料,浇沸面汤搅匀面条捞出放入汤碗即好。
刚出锅的扯面,清汤浮绿叶,碗底沉白面,爱吃辣的加上一勺油泼辣子,单单是色泽和香味就让人难以自拔。一碗下肚,爽滑劲道,不由得让人心情舒畅。
平陆油泼面
提起平陆油泼面,那算得上是家喻户晓,闻名远扬,在整个山西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辣椒面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香飘四溢。
油泼面的面是现扯的面,一条面扯一根,现扯现下锅,后厨师傅都是技术活。揉面的力度、扯面的技术、煮面的时长以及油温的掌控,都在积年累月中深深地刻入了他的记忆中,浓缩在了那一碗飘香的油泼面里。
稷山臊子面
在稷山,谁家有喜事,都会吃臊子面,弄一大锅的菜,一人一碗面浇上大家一起吃,象征着合家欢。臊子面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一种传统面食。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
臊子面最为重要的是臊子汤,臊子汤是臊子面的灵魂。臊子面的配色也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一碗香气四溢的臊子面,让你感到人间值得。
河津猫耳朵
河津猫耳朵,因其小巧玲珑酷似猫耳,故而得名。然而用当地话来讲,叫做“搓丸子”。
猫耳朵的做法并不复杂,却很耗时,和好的面团,要用很长的擀面杖擀成薄厚均匀的大面饼,然后撒上玉米面粉,用特殊的叠法,叠成长方形的剂子。然后切条,改刀成一厘米见方的小方片。再被巧妇的巧手对角一捏,就成形了。
猫耳朵的配菜相当丰富,鸡丝、鸡汤、卤水豆腐、海带、蒜薹、南瓜、红薯粉条、韭菜、麻着子(可以漂锅的红油辣椒面),必不可少。再把葱姜蒜往锅里一炝,滋啦一声,就能把馋虫惊醒。
夏县粉浆饭
粉浆饭,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闻所未闻,但身在夏县这个历史悠久城市的人们,对于这个名字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它那独特的味道,不知让多少身在他乡的夏县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因为只有夏县才有,别的地方喝不到纯正的粉浆饭。
粉浆饭其实就是汤面,用豌豆或板豆做粉浆原材料,炒制香浓葱花与之调和,加入黄豆花生,再下一些宽薄面条,根据个人口味再撒上香菜或韭菜、油泼辣子和花生碎。吃起来酸中夹着香,喝下去酸的感觉让人开胃,简直堪称完美,酸、辣、香、浓!
不光是今天,还有这个夏天,来运城咥面吧!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