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美食 > 忻州黍子糕

忻州黍子糕

发布日期:2023-01-11 09:59 2118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网


1.jpg

 

  生在困难年代,吃饱,是从小的奢望;吃好,更是求之不得。现在反思,为啥过去人们总盼过年,是因为能吃好的。吃啥好的?饺子,当然排在第一。油糕,应该第二。


  那会儿每户家里都很困难又赶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什么都香。在小伙伴们天天吃玉米窝头的时候,我家除了白面之外,能吃上一两顿黍子糕,甭提多幸福了。


  黍子,耐贫瘠、抗干旱,是中华五谷之一,早在《诗经》就有记载。目前,虽然全国种植面积不大,但在我的家乡却是重要作物,从古至今,绵延几千年,一直不断种植。黍子剥皮后,因其米粒金黄故而叫黄米。黄米磨成面粉兑上温水用手搓揉,拌成糕粉上笼蒸熟,就是我们祖祖辈辈吃的黄糕,也称油糕。


  油糕是忻州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耐饥美食,将软黄米蒸熟,趁热揉成黄米糕,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放入滚烫的热油中烹炸,几分钟后即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


  事实上,糕,是个好东西,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少,营养丰富。用当今的话来说,是典型的功能性食品,除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山西民间有“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稠粥饿断腰”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糕营养好、耐消化,是寻常百姓干活的理想食品。


  糕有“高升旺长”“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因此每逢庆生婚宴、乔迁新居、过年过节等各种重要宴席,油糕是少不了的美食。这油糕,是先把蒸熟的黄糕包上糕馅。一般要包成长、圆两种造型,长的包菜馅,圆的包豆沙,寓意阴阳相随、日月相伴、长久高升。等胡麻油烧开后,再将包好的糕下锅,炸至金黄。这样的炸糕,吃起来外脆里糯、香甜可口,简直是人间美味!想想都流口水!


  在我的家乡,许多人酷爱吃糕,除枣糕外大多数主要吃不包馅的素糕,可直接蘸白糖。吃糕需要有仪式,或点好菜,或炖肉骨、或炒鸡蛋、或大烩菜……总之,菜要比糕软和一点,菜随糕走,顺口下肚。吃起来狼吞虎咽,咽下去咕咕有声,才是一个吃糕的样子。其实要的就是这种吃糕的感觉,那种酣畅淋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幸福感。


  困难时期,没有黄糕,也没有黍子糕,咋办?这难不倒会吃的忻州人,杂粮之都不缺物产,那就吃高粱糕、玉米糕,再不成打玉米面拿糕、莜面拿糕也行,还有把蒸馒头用的面擀成厚圆片,上、中、下3片1组,圆片外缘之间镶嵌红枣,蒸熟即是花糕。只要是吃糕那种形式、那种动作,就叫人满足,令人陶醉。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


  糕,吃的是福糕、寿糕、喜糕,人们在欢天喜地的浓烈氛围中祈福、接福、纳福、惜福,日月流转,岁序更迭,糕永远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岁月悠悠,时代变迁。苦难的年代渐行渐远,美食文化却变成了永恒。如今,像糕这样的杂粮,经粗粮细做、杂粮精做,花样不断翻新,丰富了人民群众食品多样化需求,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其功能性、营养性、疗愈性日渐上升,成为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美食。


文字:米广弘

图片:米广弘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