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美食 > 事事不离馍

事事不离馍

发布日期:2023-03-31 16:44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清明节要到了。清明节的前一日是寒食节。这是为纪念“割股奉君”,宁死“不言禄”的忠臣介子推而诞生的节日。自晋文公始,晋地便多了祭祀介子推的祠庙。年年清明前,家家断炊烟,以寒食为祭,怀念这位忠义之臣。每年这个时候,霍州民间会蒸一种“蛇盘盘”造型的馍作为祭礼。人们把馍捏成这种造型,据说与介子推有关。


  陈玉萍是临汾市的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项目传承人。在一次全省面塑技艺培训中,她制作了“蛇盘盘”这一造型的传统花馍,并介绍这款馍主要用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祭祀中,每年的清明前,霍州当地人都会蒸这款花馍。这一造型与当地剪纸中传统花样——“蛇盘兔”有相同的寓意,都与怀念介子推有关。


  “当年烧山的时候,本来是给介子推留了一条下山路的,但是有人使坏,从两面烧山,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在了一块大磐石下,最后还是被烧死了。传说介子推的母亲属兔,介子推属蛇,蛇盘兔,讲的就是介子推背着母亲隐居的故事。以前老人们这个时候还会剪蛇盘兔的剪纸,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沿袭这个习俗了。”除了霍州市之外,我省的孝义市也有清明节扫墓蒸蛇盘兔花馍的习俗。孝义市的风俗中会将这种造型的花馍用于葬礼中,出殡时孝子披麻的左侧衣襟上会缀一个蛇盘兔造型的花馍,当孝子们从墓地回来之后,蛇盘兔的馍会被放在家里的最高处。据说,是源于传统堪舆学,认为蛇盘兔的风水格局能够给后辈儿孙带来利益,民间流传着“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民间故事、习俗讲究,总会随着时间和口口相传而发生流变,不过无论是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还是在葬礼中暗含堪舆学,这款花馍都与祭祀脱不了关系。


  面塑的概念是从现代美术学的角度评判才有了的说法,自古以来,这种有别于日常食用的馍,用于礼节往来的馍,都被俗称为“花馍”,或者更明确地被称为“过事的馍”。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主要是靠礼教来规范社会方方面面的,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主要靠礼法来约束。一般生活中最能体现礼法的时刻都与人生重要的节点以及四时节令相关。只要遇事、逢节,就要讲究礼数,就有礼尚往来,那就要用到“过事的馍”。这时的馍自然要有别于日常,要更为用心,要更为讲究。因此,花馍不脱离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演变成了今时今日的民间艺术。


  “顿顿不离馍”是生活,“事事不离馍”是礼俗。这样的生活在山西最主要的麦作区——晋南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人们在上顿馍、下顿馍的日年常生活中加入了巧思,加入了艺术,加入了热爱,也加入可敬畏,于是就有了“事事不离馍”的人间礼俗。这样的风俗远不止于山西一地,在沿黄河流域的麦作区,也几乎都有以花馍来承载礼俗的讲究。


  3月中旬,春寒料峭,在霍州衙署进行了一场黄河流域九省非遗花馍展演的交流活动,从现场摆放的各种款式的花馍可以看出,这种民间艺术在黄河流域甚为流传。从内蒙古来的张秀带来了她的“枣山山”,一眼看去,充满了熟悉的气息。“内蒙古有很多人是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或者是其它原因迁徙过去的,很多习俗讲究与山西十分相似。花馍在人们日常的红事、白事中都会用到。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帮忙给别人做花馍,也就学会了做花馍。”张秀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医务人员,做花馍的手艺源自于家传。其实,这也是千百年来花馍传承的唯一路径。来自陕西澄城的申红云同样是来自民间的一位花馍艺人,从儿时跟随祖辈学习捏花馍,到如今已是当地的面塑非遗传承人。申红云说,花馍最初只是单一的祭品。


  关于馒头作为祭品的来历,传说中有诸葛亮曾以馒头代替人头祭祀的故事。除了传说,在古代壁画中,馒头也是重要的敬神之物。在霍州市大张镇贾村有一座娲皇庙,据资料显示,该庙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庙中藏有精美的清代圣母娲皇壁画,壁画绘制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汾西县画工所绘,为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娲皇庙壁画将神话传说和清代社会生活完美融合,也让人们通过壁画能了解一些当时的社会生活。娲皇庙大殿内后檐墙的壁画描绘了一幅内廷御膳房宫女准备膳食、备宴的场景,其中一名侍女手捧一盘看起来十分像圆馒头的食物,侍女的神情和动作都十分恭敬和虔诚。从这幅壁画中,也约略能看出馒头在当时还是供奉神祗的珍贵之物。


  几百年间,馍已不仅仅用于供神祭祖,也走进了百姓生活,成为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子庆寿、上梁乔迁等重要节日的礼品。人们根据礼俗不同而制作造型各异的花馍,并赋予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大年夜蒸枣山馍、枣篮馍、金罐馍、银罐馍,元宵节蒸馄饨馍、端午节蒸老虎馍、六月六蒸莲花馍、中秋节蒸月饼馍……人生从幼童到老翁,年年贺生辰时蒸的花馍也会造型不同,意义不同。婴儿满月要蒸鼓鼓馍、枣长花馍,周岁娃娃要吃鱼馍、十二岁要蒸项圈馍、青年人结婚时要蒸花糕馍、老人们过寿少不了寿桃馍,直到老人离世要蒸包馍、云馍……


  馍从一种美食到一种文化,再到成为一种艺术,如今又正在朝着产业的方向迈进。李巍在2019年的时候,看到城市人忙于工作,无有闲暇制作花馍,却又需要在走亲访友、婚丧嫁娶的日子里,按照习俗馈赠花馍,于是在霍州创办了一家以加工馍,尤其是花馍类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厂。短时间内,小企业变成了龙头企业,很多村民在农闲时便在厂里捏花馍,收入还很不错。


  时代在飞速发展,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但是“事事不离馍”作为一种习俗、一种饮食文化,有着巨大的力量,依然会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寒食、清明相继而来,城镇乡村的巧妇们已经开始着手蒸馍了。



文字:李雅丽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