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拨面
碗杂面
猫耳朵
华夏大地广袤无垠,饮食文化丰富多元,面食在南北地区更是展现出迥然不同的独特魅力。因气候与地形之异,北方百姓精于制作各式各样的面食,尤以花样百出的粗粮细作为主;而南方面食则以浓郁醇厚的色香味美著称。
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从成都来到太原,至今已60余载。在这漫长岁月里,我几乎尝遍了太原面食,也学会了一些简单多样的做法。然而,家乡面食的美妙滋味,始终深深烙印在我的味蕾深处,每每忆起,皆令人垂涎三尺。
上世纪80年代初,我首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去探望启蒙老师。老师见面第一句话便是:“乖女儿,今天给你做甜水面。”张老师制作的甜水面,作料齐全,红油辣椒的香味中夹杂着丝丝甜味,那是正宗地道的家乡味道。但甜水面所用的面条,却是从菜市场购得。在南方,大多数人家中并不存放面粉,也难找到合适的和面盆,不少人甚至不会做面条。那年,回到成都二哥家,想包饺子时,也只能临时去买面粉。到了爱人的老家重庆,亲人们同样是买挂面回来煮。老伴说,他之所以钟爱挂面,是那时的山村里,大家都不擅做面食,能在春节吃上一碗挂面,便是极大欢喜的事了。
成都面食,花样繁多,味道尤为丰富多样。在成都吃面,不单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已然成为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从清晨那一碗担担面开始,街边小店随时可品尝到甜水面、渣渣面、碗杂面、煎蛋面、龙抄手、燃面、凉面等。这些面食口味独特,香气浓郁,麻辣酸甜,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再吃。不过,它们所用面条基本是提前加工好的干面条。但成都的大街小巷,集中卖这些面食的小店却是一家挨着一家。
太原人则大不相同,家家平日都存放着几袋面粉。我们家亦是如此,不仅面粉多,和面盆还有两个呢。想吃什么面食,大多在家中自己和面、擀面,或蒸包子、包饺子。有一次,去琴友家,勤快且擅长做面食的朋友说:“陈老师,知道你爱吃山西的粗粮,我给你尝尝我做的莜面栲栳栳吧!”栲栳栳这一名称,南方人或许闻所未闻,它是由莜麦磨成的面粉加工而成的美食。只见她拿出莜面,开始烫面、揉面,接着在光滑的小石板上熟练地搓起来。不一会儿,几笼屉的栲栳栳便蒸熟了。随后,她炒好西红柿鸡蛋酱,又调制了一碗香喷喷的葱花、辣椒、醋调和。那一个个卷立着的栲栳栳,调入西红柿鸡蛋酱,再蘸上葱花辣椒醋调和,美味至极!如今,这个被称为栲栳栳的农家饭,早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太原面食种类众多,刀削面、刀拨面、剔八股、猫耳朵、河捞面、焖面、拨鱼、揪片、剔尖、擦尖、溜尖、拉面等,数不胜数。太原人制作的这些面食,不少都是粗粮细作,而且是即刻和面待醒好后开始制作。醒面,即将和好的面在进一步加工或烹饪前静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作醒面。醒过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点筋道柔软,口感也更为细腻。有朋友说,太原人做的面食是“活”面,好消化,确实如此。
南北地域不同,种植的粮食品种也各异,加之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得老百姓在面食的做法和味道需求上大不相同。我想,这正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吧!
文字:陈士琴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