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黄河怒涌,汾河狂澜,大李村防线告急,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吞噬了宁静的田野,淹没了温暖的家园,村民们在绝望中仓皇奔逃,一夜之间,天地变色,满目疮痍。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卢川华乡长挺身而出,他瘦削的身影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声音虽已嘶哑,却字字铿锵有力,指引着逃难的方向:“小李村民,向南坡攀登;大李子民,奔上李村避难;杨村乡亲,郝壁村是你们的港湾;柴村勇士,东柏村为你们敞开怀抱。”这不仅是撤离的命令,更是希望的灯塔。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划破了宁静,宁晨清副书记的焦急声如同战鼓,唤醒了我沉睡的灵魂:“速起!大李危急,坡下民众亟待转移,准备接应!”梦中惊醒,我无暇多思,即刻整装待发,与早已守候的村支委宁寅生书记、会计宁青珠并肩作战。
时间紧迫,我们迅速部署,将学校作为临时避难所,那里空间广阔,能为无助的群众提供庇护。寅生书记焦急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一边指挥,一边安抚,确保每一环节井然有序。我则分秒必争,联系电工点亮灯火,驱散黑暗与恐惧;维持秩序,让混乱的车流、人流找到归宿。
舞台上,灯光璀璨,人声鼎沸,各种声响交织成一首抗洪交响曲。然而,当一面鲜红的党旗在皮卡车上高高飘扬,晨清书记振臂高呼:“党员同志,集合!”时,喧嚣瞬间凝固。党员们挺身而出,成为群众心中的定海神针。宁成山等党员迅速行动,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引导人群安全转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在这混乱与不安中,一位年迈的大爷格外引人注目。他因病痛缠身,行动不便,被困于三轮车中,无助的眼神让人揪心。晨清书记见状,果断决策:“建国,将老人送至我办公室,让他安睡于沙发之上。”简短的话语,却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晨清副书记又忙着安排物资,确保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喝上暖心的粥汤。随后乡党委郑伟华书记和卢川华乡长一同巡视,看到群众安然无恙,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这一夜的抗洪抢险,不仅是对自然的抗争,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见证。我们虽疲惫不堪,但心中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作者: 宁建国,稷山县蔡村乡东柏村人,共产党员,文学爱好者。)
文字:崔冰冰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