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定襄仁义街的故事

定襄仁义街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9-12-06 11:12 7014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1.jpg


  在忻州市定襄县晋昌镇南关村西部,有一条很有名的街道,叫仁义街。关于这条街道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仁义街因原来蔡氏家族为大户,故原名蔡家坡。蔡家坡古时被称为“忻崞大道”,是州府所在地忻州通往崞县(今原平)方向的通衢大道、必经之路。所以,路经该地往崞县方向去大同、包头等地的过往客商和行人常年连绵不绝。


  相传,有一年冬天,有一位大客商从外地经商沿忻崞大道返回老家。回家后,他突然发现随身携带的银钱袋丢失在路上了。他心里十分懊悔,那可是好大一笔钱哪,普通人捡到,三辈子也花不了!他想,那么多钱谁见了不眼红?肯定找不回来了,所以便没有去找。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天,这位客商又途经定襄县境内的忻崞大道返回老家。当他走到蔡家坡休息的时候,便和当地人闲聊,并随口说起自己三年前曾在这条路上丢失了不少钱的事。谁知,一位老者突然一拍大腿说:“这可巧了,俺三年前就捡到一包东西,里面究竟是什么,我现在也没看过哩!敢情就是你丢的?”接着,他又仔细地询问客商是用什么袋子装的钱,一共丢了多少?客商便一五一十地如实说出。老人拍手笑着说:“没错没错,是俺拾到了,快请进家,俺好交代你。”说着便把客商请到了他家。


  进了老人的家,客商一看,院子不大,房屋破旧,显然是一个贫寒之家。老人招呼老伴儿赶紧准备饭菜,老伴答应一声慌不迭上街打酒买菜割肉准备做饭。不一会儿,饭菜上来了,老人陪客商边喝酒边聊天。两人越聊越投机,老人实诚、爽快的性格深深吸引了客商,使他不由得对老人肃然起敬,觉得相见恨晚。吃完饭,客商告辞回家,老人取出装银袋,分文不少地捧与客商。客商从中取出一部分银钱表示感谢,无奈老人坚决不收,只好作罢。客商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分:“如今这世道难得这样的好人啊!”


  谁也没有想到,客商回去以后就派来许多建筑工匠,在蔡家坡的入口处修建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大圆碹门楼,门楼上用砖雕刻着三个大字:仁义街。并特地在门楼两旁栽了两棵槐树,寓意是“一边一棵槐,升官又发财”。同时,在蔡家坡巷的另一头巷尾,又建了一座观音庙。庙里送子观音娘娘端坐正中,旁边是专职降雨的大王塑像,寓意人们托观音娘娘保佑,家家多子多福;托雨神大王保佑,年年风调雨顺。庙后栽了两棵榆树,寓意是“庙后栽榆树,全街人长寿”。历史上在定襄上任的县太爷们,为标榜自己的亲民廉政,都要来巷里观瞻一下古迹,给庙宇写一些劝勉的话,以示对先人们高风亮节的昭彰,有些县太爷的字迹还刻成牌匾高挂在庙门外。


  现在,那座圆碹门楼还完好无损地屹立在仁义街的街头,门楼西旁的大槐树不知何时少去一棵,只有东面的一棵老槐仍伸着它刚劲的臂膀,依然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可惜的是,巷尾的观音庙在“文革”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塑像和当时县太爷亲笔题的牌匾被毁。万幸的是,古时重修的功德碑还在,让人们依然能记忆起老辈人的功德善举,激励后代人继承老辈人的仁义之举,使仁义街成为永远的名副其实的“仁义街”。(苏荣伟)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