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北顾是方山,永固名陵闭玉颜。艳骨已消黄壤下,荒坟犹在翠微间。春深岩畔花争放,秋尽祠前草自斑。欲吊香魂何处问?古碑零落水潺湲。这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游览冯太后墓后赋诗所写。
方山永固陵位于大同市北面,其墓始建于481年,历时8年而成,太和十四年(490)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在此墓不远处,有孝陵虚宫一万年堂。
▲方山永固陵
冯太后一生辅佐过三代帝王,她两次临朝,驰骋政坛近三十年,谥号“文成文明太后”。她亲自将5岁的皇孙拓跋宏扶上帝位,并亲自教育与幕后督导,将这位少年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而且继承延续并发扬着自文成帝以来就形成的政治理想,吸收汉法,推行汉法,节俭朴素,信奉佛教,将“太和改制”的高歌一路从平城吹到了中原洛阳。
如果说“班俸禄”“均田制”和“三长制”作为冯太后一生的三大成果,那么不如说培养千古一帝孝文帝才是她一生最大的成就。所有的杀伐决断、宫廷内的刀光剑影,都不及浸透在19年中祖孙的相依相守,不及镌刻在时光中的涓涓情深,爱的滋养让祖孙二人的生命张扬出千古风采,后世之人望尘莫及!
冯太后与孝文帝同游方山,二人站在山顶巨大的平台上,冯太后说:“我百年之后,就让我的灵魂安息在这里吧!”这位气魄非凡的女人,既不愿打扰自己已长眠地下二十多年的夫君,更不认为后妃只有与帝王葬在一起方显富贵,她自立陵墓,开创了帝后另立陵墓的独例。
太后死后,孝文帝将太后的陵墓拓宽,以国君之礼的规格安葬这位太后奶奶。同时孝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敬,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将来永伴抚养自己成长的祖母太皇太后,以体慰她在另一边的孤独。
方山长城
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停止建设方山虚宫“万年堂”,皇帝陵寝之地改在了洛阳瀍水以西的北邙阪。永固陵前寺后墓,寺名“永固堂”,作祭祀守陵之用。墓地在金朝被盗两次,清朝被盗一次,大多数物品都被盗走。1976年文物部门对此陵进行发掘清理,在内出土了铜簪、骨簪、铜箭镞、铁矛头、残石俑等,还出土了陵墓甬道上四件虎头石门墩,它们姿态雄健,造型奇特,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