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老太原炕围画,“半壁江山”满屋辉

老太原炕围画,“半壁江山”满屋辉

发布日期:2019-07-09 12:23 2966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老太原在形容日子过得滋润的一句顺口溜。“热炕头”虽然是家庭和睦温馨的借代词,但其中的“热”字还兼有着屋里大炕上的喜庆氛围,炕围画就是这喜庆氛围的“半壁江山”。


  炕围画,老太原人俗称“炕围子”。过去,老太原人家的屋里多是以火炕为床,为避免火炕周围的墙皮脱落蹭脏衣服被褥,于是将环炕三面的墙壁涂上了高约二尺的“围子”,再用浓烈的颜色彩绘出人物故事、亭台楼阁、山水名胜等等,恰似主人家坐拥着富丽堂皇的“半壁江山”。


  与炕围画“朝夕相伴”的家里并不乏情趣,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回到家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实景体验”着周边的美景,无论多么疲惫、多么烦躁的心情都会融化在这怡人的景色里。


  老太原的炕围画虽然“土气”,但题材丰富,寓意颇深,有露籽的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有喜鹊登枝,寓意喜事连连;有花鸟虫鱼,寓意美满幸福;有胖娃迎福,寓意家丁兴旺……每幅画都栩栩如生,让干巴巴的屋里“活”了起来,给人以美轮美奂的享受。


  有的人家的炕围画还外延到了灶头(锅台)上,产生了灶头画,因为老太原人家的炕头与灶头实为一体,所以灶头画与炕围画相连,却与炕围画的内容不同。灶头画构图单一,灶王爷居多,也有孔雀、牡丹、凤凰及年年有鱼等,起着祭灶的功能,可谓是炕围画的“龙头”,犹如今天客厅里的“电视背景墙”,外人进屋即可管窥一斑。


  如此美妙的炕围画,由于创作者属民间画工,所以官方史书并没有记载其起源,但老太原人深信着一个传说,它就是出自于咱太原的傅山先生之手。


  相传,明朝灭亡后,傅山先生因为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遭到清政府迫害,家人离散,各自逃命。其女儿一家逃到了包头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落户。人生地不熟,环境又恶劣,生存极为不易。此时正在南方组织反清复明活动的傅山知情后,从千里之外赶来探望女儿。时值冬季,凋敝的景色和女儿憔悴的面容,让傅山万分揪心。临行日期渐近,分别在即,怎样才能减轻女儿思念故乡、亲人之苦呢?傅山想到了绘画,他决定在女儿屋里的炕围周边绘上故乡的山川风貌、花草珍禽,使女儿面对这些景色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自己身边,以画面来聊慰女儿凄苦的“乡愁”。于是傅山提笔作画,在炕围边墙上绘就了一片湖光山色、莺歌燕舞的内地风光。身在异乡的女儿看到眼前绘就的这些熟悉的家乡景物,心情不禁释然。


  傅山走后,女儿全家一直生活在这里,因为炕周边有了父亲的绘画,他们的精神有了慰藉,生活也比以前有了些许快乐。据说傅山画的鸟儿在黎明时会飞跃鸣啼,绘的花草会迎风摇曳。周围人们听说后纷纷来观看,无不称赞。于是有人就请画工临摹傅山的炕围画,绘制在自家炕上,果然满屋生辉。后来人们纷纷效仿,炕围画这一形式不胫而走,越传越远。


  可这毕竟是传说,老太原的炕围画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雏形,它应是脱胎于宫廷壁画后的“山寨版”,传说承载了老太原人的乡愁,几百年来的乡愁又让这锦绣的“半壁江山”成为龙城一方的文脉,以此传承而来的室内装饰画、墙贴画等让龙城人的生活又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斑斓多彩。


彭庆东/文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