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介休一大怪:进门先泡茶,茶杯随身带

介休一大怪:进门先泡茶,茶杯随身带

发布日期:2021-06-18 09:27 25333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介休人爱喝茶,尤其有喝早茶的习惯。旧时赶车、下窑者早晨空肚出门之前要喝足浓茶。上世纪50年代,没有暖水瓶的时候,当地人家里都用“氽壶”(一种铜制或铁制柱形壶,灌水插在炉火中,很快可以烧开),不管是贵客临门还是近客串门,进门先泡茶。现如今,在介休,出门带茶杯已经成了大家的“标配”。介休人的喝茶习惯,与晋商诸家贩茶有很大的关系。


        2020年11月,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晚报社发起并承办的“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活动采访团一行人在介休,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传奇?


        《介休市志》中有记载:“介休茶叶销量历来居全省各县之冠。清光绪年间,城内已有‘三盛昌’‘广源永’等店专营茶叶。民国时期,介休城内有6户专营茶叶。”


        据1960年晋中商业局商品流转计划资料:当时,全区17个县共计划分配茶叶3900担,其中分配介休县1190担。并且附说明:根据以往销售情况和历史喝茶习惯分配。


        上世纪60至70年代,介休张兰、北贾、上梁、板峪、化家窑5个偏远公社的供销社全部由平遥县分配调拨商品。据当时张兰供销社派驻平遥采购供应站采购员侯迺润记录,介休5公社当时不足3万人,平遥30万人,但10多年从平遥实际调拨回介休5公社的茶叶比例一直要超过2/3以上。另据介休农调队抽样调査资料:1985年—1991年,介休农村人均年消费茶叶为0.7公斤—0.99公斤。


        介休人有如此特殊的饮茶乡俗,究其原因,大概是历史上经商人多,养成习惯;水质多碱,冲茶添香;爱吃面食,调料味重,用茶清火,利于消化。


        “我们介休人的喝茶习惯,除了上述原因,和当年冀家及晋商诸家贩茶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清乾隆二十七年,俄国发生宫廷政变,冀家运往恰克图的砖茶滞销,只好将滞销茶转回介休,赊销和打折促销,当地人慢慢地也喜欢上了喝茶。”原介休农工部部长曹锦说,清道光初年,晋商冀家曾在介休的茶庄试销茉莉花茶,效果很好,所以介休的百姓对茉莉花茶也是情有独钟。


        马太夫人的《经商赋》中曾写道:“万里贩茶路,数载记春秋。今日介邑捧杯饮茶,当思祖父插柳德荫。”


        春喝花茶,夏饮绿茶,秋泡铁观音,冬品红茶。走在介休城区的大街小巷、乡镇农村,几乎随处可以看到各类茶庄茶店。


        介休地域特色的饮茶文化,也带动了相关的陶瓷烧造业、手工铜制业等行业的发展。茶叶罐因实用性兼装饰性成为介休当地人所喜爱的物件,尤其是清中后期和民国时期,茶叶罐风靡城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带双喜字的茶叶罐是新婚洞房必备的物件或女子陪嫁的重要嫁奁;而带寿字的茶叶罐则成为大家拜寿的礼品。


2.webp.jpg

在张兰镇古玩市场里,商家给大家展示茶牌


        在张兰镇古玩市场里,采访团见到了许多与茶有关的老物件:有普通百姓家里的氽壶、茶叶罐;有俄罗斯的彩绘瓷制茶壶;有上书“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等诗文的茶壶,以及极具北方饮茶特色的普通盖碗茶具。


1.webp.jpg

在张兰镇古玩市场里,商家给大家展示俄罗斯的茶壶


        张兰,是历史古名镇。明末清初,介休梁家、范家、冀家、侯家等商家到边关用茶饼、布绸等与蒙俄人互市,换取诸多马匹牲畜,到每年秋冬之交,便在张兰镇出售,渐渐形成了张兰古镇的骡马市场。


        介休商人长期跋涉口外,行走在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漠地带,耐存保质的食物是他们的必需品。他们把老弱淘汰的骡马,让当地人宰杀后,煮熟加工成驴肉、马肉干,用作途中补给。近三百年的岁月,这也成就了张兰镇郝家堡的著名驴牛肉特产品牌。(赵琴 张扬/文  马立明 寇宁/图)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