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尧庙合欢暗香浮,老树新花恍如梦

尧庙合欢暗香浮,老树新花恍如梦

发布日期:2019-07-11 17:54 3549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早就想去清徐县孟封镇尧城村。因为那里有全国文保的一个庙:尧庙。


  提起尧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尧都临汾。殊不知尧帝始建都之地正是今天距太原市区50公里的名不见经传的尧城村。为什么现在说起来尧都是临汾的呢,这里面是有故事的。尧城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东南16公里。传说“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的尧帝在此建立陶唐国,后因水患迁都至平阳(临汾)。而尧帝的遗存成为后世凭吊的地方,古人尊祖敬贤,后人在尧都的旧址上建庙祭之,为血缘之根、精神之魂所系。


  尧城村的尧庙始建无考,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正统年间重修。尧庙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东院落由牌楼、尧王殿和观音堂组成,西院落由戏台、娘娘殿及左右配殿组成,是儒释道共存的建筑群。


  到尧庙,我是想看看那里的主建筑,即大殿尧王殿。尧王殿是重檐歇山顶建筑,通宽五间,边长14米,高12米,四周围廊。殿内无柱,无天花板,无梁架结构,都以檐顶斗拱向里伸出,重叠五层,形成庞大的木构斗拱式藻井,既可以将上层的梁架隐蔽起来,又可以作为神像的宝盖,设计十分巧妙,在古建筑上有重大价值,故称“无梁殿”。据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时,在此驻跸,还到帝尧像前顶礼膜拜,留下许多轶闻趣事。


  令我没想到的是,到了尧庙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伸出庙墙的一树合欢花。绿绿的叶丛里,扇形粉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灰色古戏台的侧面做底,更衬得这一树花可人。就这么一个小景,我已经醉了。再一侧头,看到更大的一棵合欢树的花冠。


  我是对合欢花树有情结的人。我最快乐的时光是童年在姥姥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那是我的快乐之源。而这源头里有合欢花的影子。村子里,道路旁和公社里有好多合欢树,合欢花开是夏天的象征,人们愿意把夏荷说成夏天,我更愿意说合欢,正是因为在我长大的那些岁月里,仲夏是属于合欢花的,即使后来离开村庄,每一个暑假回姥姥家,正是合欢花盛开的夏天。在那些岁月里,我只见过画里的荷花,它的美在我的眼里并不真实。合欢花在风中摇曳,合欢花送来阵阵花香,合欢花轻轻坠落……这些我都那么熟悉,甚至闭上眼睛就能找回当时的感觉。当然,那个时候我是不懂得合欢花的传说,也不晓得它的药用,于我而言,它只是我夏天的一个玩伴,是夏天为数不多开花的树而已。


  这就是触景生情。在尧庙门外,看到墙里伸出的合欢花,已经让我走不动路了。愣了一会儿,才踏进那满是沧桑感的庙门。


  没想到进门,未见尧王殿,先见合欢树。进门当院又是一棵合欢树,花开得满满的,就在眼前垂着。一个瘦瘦的、黑黑的老人,见我进来,问我哪里的,干什么的。我说太原的,进来看看。然后说,院子里的合欢花太漂亮了。


  老人问我:“你喜欢合欢花?”我点头。老人立刻伸手拉下一枝花,说:“你来闻闻,香。”我闻了一下,老人又说:“知道合欢花为啥又叫夜合欢吗?”边说边拿叶子比划,告诉我,到晚上对称的叶子紧紧合拢,花香比白天还浓。萱草可解忧,合欢可蠲忿,就是说合欢的香味儿让人闻了心情舒畅。他指了指他拉下的那朵花,又指了指我的手机,让我拍照。于是,我拍下了,图片上的手就是那位老人的手。


  然后,老人问我在太原做什么工作,我说是办公室。他说,那能不能宣传宣传我们尧庙,这里才是尧帝最早的地方啊。我说,可以。这时我已经看到了正前方的尧王殿,古朴,方正,飞檐斗拱,以我少得可怜的古建筑知识一眼能够看出就是榫卯结构,没有一个钉子。我把看到的讲给老人,请教他我说的对不对。老人说,你等一下,然后掏出一串钥匙,说,我带你进去看,一般人不给看的。


  殿门打开,方方正正,尧帝坐在中间,前方有手拿文书的官,有看天象的钦天监,有拿着能预报四季天气异常的粮官,还有拿着日晷的掌管时间的官。我抬头看着大殿的内部结构,果然奇妙,老人又告诉我:“尧王殿不但建筑奇特,而且还有“三大怪”:一是黑夜,南门城楼的灯光,能正好射到塑像身上;二是月光能映到殿内四角;三是城外蛤蟆的叫声,像是从殿里发出来的。民间有谚曰:尧王殿三大怪:明灯、夜月、旱蛤蟆。这种现象村里人也闹不懂因为啥。”老人还指着殿里介绍尧庙的两个破旧的纸牌子让我拍下,自豪而又遗憾地反复叨念:这才是真正的尧都啊!


  老人告诉我,这大殿四周墙上原先都是精美的壁画,后来被破坏了,抹了一层灰泥,啥都没有了。


  出了大殿,我在配殿观音堂娘娘殿戏台逛了一圈儿。


  古戏台破旧颓败,但是能看出当年的精美,上面有牌匾“昭格楼”,几个字清晰漂亮,我想,戏台取这个名是:“昭格吾先祖,佑启我后人”的意思吧。


  没想到,在这个小村子里竟然藏着“国宝级”殿堂。山西的地上文物太丰富了,总想着远方,咱家,才是别人到不了的远方。


  参观完庙堂戏台,站在开头提到的从庙外就看到硕大树冠的那棵合欢树下,环顾四周,这古庙老树新花相映成趣,多么像我们的祖国,既有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欣欣向荣的活力和美丽。最大感受就是这么好的宝贝需要好好保护。


  挥挥手和老人告别,老人又告诉我,他在这里看庙,一天十块钱,今年已经78岁了,只要有口饭吃,就想守这庙一辈子。老人语言朴素,他或许不知道世界上有“不忘初心”“敢于担当”一类的词,但他在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


李丽春/文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