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夏日赏山亲水、祈福纳祥好去处——神奇北石瓮!

夏日赏山亲水、祈福纳祥好去处——神奇北石瓮!

发布日期:2019-07-12 11:41 3749人浏览 文章来源:泽州县人民政府网



水1.jpg

    

    巍巍太行山,悠悠丹河水。在这蜿蜒起伏、沟壑纵横的行山丹水深处,深藏着一条横贯东西、宛如玉带的季节河谷,因河谷中镶有两个神奇的天然“石瓮”,故名“石瓮河”。


水2.jpg


   相传,天上的二郎神担着两座大山走到这里,被周围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所陶醉,脚下一滑,两个脚后跟便重重地踩出了两个深深的“石瓮”,无论天气多么干旱,这两个“石瓮”都始终清水满溢,常年流淌。北石瓮村就位于这神奇的石瓮河北岸。


水3.jpg

  

   北石瓮行政村位于太行山南麓泽州县柳树口镇西边的一道山川里,晋焦高速公路穿村东的大山而过,距晋城市区18公里,距柳树口镇驻地6公里。北与珏山景区相连,西和围滩景区接壤,东与张涧河、西角两个行政村为邻,南与东石瓮、南石瓮两个行政村相伴。有北石瓮、司家河、李满角3个自然村组成。 

 

水4.jpg


    地处太行深处的北石瓮村,群山环绕、山势奇特,山水绚丽、植被茂盛,素有柳树口“小江南”之称。呈“S”形东西走向的石瓮河蜿蜒而来、翩跹而去,留下了揽不尽的自然风光和说不完的神话传说。


水5.jpg


    在石瓮河的自然景观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两个天然神奇的“石瓮”。说它天然,是因为这两个石瓮都是在一块巨大的石块上自然形成的,瓮口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7米,瓮内四壁光滑如镜,深不见底。说它神奇,是因为“二郎神担山踩石瓮”的美丽传说,给这两个石瓮千百年来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大旱之年,石瓮河人就靠这两个“石瓮”掏沙取水,两个“石瓮”也就成了“救命瓮”。在石瓮河北部、北石瓮村西北的眼掌山腰中有一处“马尾巴瀑布”。瀑布从悬崖峭壁上的一个直径约10米的石洞内喷出,宽越30至50米,长约几百米,形状酷似马尾巴,水势凶猛,震耳欲聋。瀑布下丹河水照映倒影,景观迷人。北石瓮村东北则是流传着巾帼英雄穆桂英遗迹和故事的穆桂英沟和穆桂英演兵场。村北依偎着一座山,叫万寿山。山顶白龙鳞松和古柏枝叶茂盛,雄伟壮丽;山后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山腰有一条时隐时现的崎岖小道,缠绕而上,直通道教圣地珏山;山脚下西丹河水常年流淌,特别是到雨季更是水流湍急,水声震耳。相传这是过去南方人去珏山朝拜的必经之路,在此经常迷路,常有仙翁翩然而来,为人们指点迷津。直到现在,万寿山上还留有石人、石洞和石箱。


        北石瓮村,民风淳朴,勤劳良善,千百年来村人依山而居,傍山而耕,世代务农,梯田养生,九十年代初开始,村人就自筹资金,振兴旅游业,到目前,全村修通了高标准的旅游出山公路8公里,建立采摘农果田园三百亩,维修文物景点二十余处。开办高标准的农家乐10户,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娱乐中心和一系列为游客服务的配套设施。总共已投资金近亿元;近3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2016年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放眼北石瓮村庄,山河壮丽,是上天造物时的点睛之笔,它以伟岸的形体,简单而强烈的线条,妩媚多姿,光彩四射,向世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为本村发展旅游事业敞开着博大胸怀。我们相信,北石瓮一定会以自己独特的无穷魅力,闪亮登场,跨入乡村旅游大舞台,成为太行山南麓一颗耀人眼目的璀璨明珠,成为“醉美乡村”的一颗新星。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