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册田水库,似一朵扁平盛开的忍冬花,沙窝位于开放拱起的花瓣最上端,一东一西。东边的叫东沙窝村,西边的叫西沙窝村。
沙窝之名,有人说缘自地貌,以前桑干河水常在雨季暴涨,冲刷着两崖的土壤,一次次过滤沉淀,在河边留下沙坡处处,因河岸线回缩,呈凹形,所以当地人起名“沙窝”。有人说是历史留声,早年间此处是进京商道,来往的蒙古部落商贩感于地形与家乡接近,于是整出这么个名字。
史书上关于沙窝的记载,见于明代。土木堡之战后,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四处攻掠,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初攻大同,大同守将郭登以800骑兵在沙窝冲击来犯之敌,击败数千蒙古铁骑,军心民心大振。
这段历史见于《明史·郭登传》,非专业研究人士少有接触。不过,对历史的不熟悉没有影响到沙窝的人气,这几年来沙窝行游的人不在少数,本地外地皆有。来干啥?拍鸟,用相机拍摄那些在大自然里律动生长的小精灵。
镜头里,大小鸟儿们形态各异、色彩缤纷,黄的喙、绿的羽、白的毛、红的冠、黑的眼、灰的体,可爱有之、神气有之、憨萌有之,竟是那般繁多,超出普通人的普通见识。
本地鸟类专家说,晋北的鸟禽类动物有数十种,常见的除麻雀、喜鹊、原鸽、石鸡外,还有戴胜、黑翅长脚鹬、金翅雀、大斑、木鸟、蓝翡翠、黄头鹡鸰、林鹬、灰掠鸟、蜡嘴雀、北红尾鸲、赤麻鸭、秋沙鸭、翘鼻麻鸭、鹊鸭、斑嘴鸭、绿头鸭、灰头麦鸡、灰鹡鸰、凤头麦鸡、灰伯劳、黑卷尾、白头鸭扇尾沙锥、红腹滨鹬、雉鸡、黑翅长腿鹬、红骨顶、矶鹬、小云雀、褐头山雀、煤山雀、大雁、天鹅,它们中有的属常住户,有的是过客,飞翔天地间,给晋北大地带来别样的生机。
勿庸置疑,沙窝是鸟儿们经常活动的区域。原因与这里的环境有关,平缓的坡,挡住北来的寒风;茂密的树,可做窝筑巢;厚实的草,多小虫草籽;更不用说宽阔平缓的湖面,满足一些特定的禽类活动所需,没有水,赤麻鸭、秋沙鸭们会活得很憋屈。
拍鸟是件辛苦的事,若乐在其中自然不觉。距离远,必须用长焦镜头和三角架,因此每个来此的摄影者都背着大包小包,沉甸甸的。他们把身形隐在树后草间,怀着期待的心情,注意着镜头中跳动的小鸟儿,轻轻地触动快门,收获天地造物的点点神奇。然后,带回都市的水泥森林里,夜深人静时面对屏幕静静品味。
那时,电脑显示器上点亮的,不单单是鸟的影像,还有夏风冬雪春花秋雨,估计还会释放出阳光和大地暖暖的味道吧。
刘红霞/文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