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咋滴咧?太原方言博物馆邀你聆听太原声音!

咋滴咧?太原方言博物馆邀你聆听太原声音!

发布日期:2021-11-18 09:44 20886人浏览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凤凰网山西


1.jpg


        在太原市文化馆非遗展厅,有一个太原方言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不同,馆内收藏,不是实物,而是太原话。“圪出”“圪挤”“忽眨”“忽兰兰”“圪缩”“日哄”“阳婆”,当这些词语从耳机里传来,熟悉又熨帖,似乎还带着泥土味儿,太原人心头一暖,这就是乡音。作为山西首家,太原方言博物馆展示太原方言市声保护成果,通过投影、语音播放,可以听到太原8个片区的方言。“日头”“月明”,“晴忽拉天”“呵雪”,啥意思,你猜猜。


尽收太原全域方言


2.jpg


        走进太原方言博物馆,清徐、古交、阳曲、娄烦、小店、晋源、迎泽、尖草坪太原8个片区的方言,都收集在内。通过选择播放,想听哪块儿的听哪块儿的。


        为啥是8个片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冯丽娜介绍,这是根据方言特点划分的。太原8个县(区)的方言划分,除阳曲县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外,其他均属晋语并州片,保留着晋语的显著特点——入声字。作为晋语核心,并州片方言语音的长调调型,以降调为主,昂调次之。除城区外,其他方言点存在大量文白异读。博物馆的声音、影像,均来自太原方言市声采集记录工程。


        2018年开始,为采集整理日渐衰落的太原传统方言文化,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牵头,依托陕西师范大学余跃龙副教授专业研究团队,启动了该工程。历时3年,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准,采集人员深入全市14个采集点,系统采集太原方言,至今年8月,全部完成。根据科学性和语言情感认同,分别为清徐县2个点、阳曲县2个点、小店区1个点、古交市3个点、晋源区1个点、尖草坪区1个点、迎泽区1个点、娄烦县3个点。


记录方言原生状态


3.jpg


        采集人员走访调研后,筛选确定14名发音人。冯丽娜表示,方言采集是科学,选取方言发音人,是有标准的,“年龄在55岁至65岁之间的男性,必须在当地出生、长大,能说地道当地方言。家庭语言环境单纯,亲属均是当地人。未在外地长住,文化程度不太高也不太低。”发音人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音洪亮清晰。采集过程也有标准。发音人用方言朗读同一语料的影像资料,如:“太阳”“月亮”“漂亮”“勤快”“快要下雨了,你不要出去了”等。


        为突出地域特色,还选取了本土“非遗”《晋祠水母娘娘的传说》,作为口传文学文本,14个点形成14种不同方音的同一故事资料,方便比对。在博物馆的语音播放系统,观众选择点击,就能听到迎泽、阳曲等不同发音的“水母娘娘故事”。博物馆的投影,可以播放发音人生活场景的记录视频,再现了原生态方言使用环境。观众可以看到发音人在地里干活、与邻居唠家常、一家人吃饭闲聊等,太原话就“活”了起来。


体验方言活态文化


        方言,是一个地区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山西方言古老,历史久远且发展缓慢,因此,成为语言演化史的“活化石”。太原话,就是晋语的典型代表,保留着较多古音,讲起来,优雅而有韵味。冯丽娜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普通话普及率高,太原方言使用人数在逐渐减少,“把方言保护融入展现地方活态文化的非遗传承保护中,是一次大胆实践,也是一次有益探索。”


        收集、记录、保存好太原方言,不仅让太原人留下乡音、记住乡愁,对汉语研究也很珍贵。数据显示,世界上仅有60个左右的语言类博物馆,我国就更少。冯丽娜表示,语言是无形的,作为展陈较为抽象,“我们馆也只是刚刚开始,多媒体呈现只是手段,亲近语言、体验文化才是目的。以后还会多做活动,引入与太原方言相关的地方小戏、莲花落等,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馆内的太原方言采集影音资料,目前也在整理中,将出版成图书,预计8册24万余字。


最是方言解乡愁


        在“乡愁”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并成为许多人心头“碎碎念”的当下,研究和保护方言已不仅是学术需要,更有社会价值。到底如何对待方言,其实并无多少深奥的道理可辩。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还是一个社会对文化多元性的包容度。特别是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社会,方言就是维系乡土与城市联系的精神与文化纽带。不让方言消失在我们眼前,是文化传承的责任,更是时代的嘱托!


        太原话,就像太原人的基因,是一方人的情感纽带、精神归宿。太原方言博物馆打开了一扇窗,这片土地的集体记忆,鲜活地展露在“声音”里。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