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天龙山石窟:精雕细琢 传世经典

天龙山石窟:精雕细琢 传世经典

发布日期:2019-07-18 11:58 4136人浏览 文章来源:三晋都市报


1.jpg

天龙山石窟第九窟


  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处。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兴建天龙寺,山以寺得名。


  天龙山胜迹,当首推石窟艺术。其东、西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共有25个佛教石窟,即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其中除第11窟面向东外,其余都是坐北向南。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异,大小不一,计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幅)。天龙山石窟以独有的精炼、细腻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艺术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位。


  天龙山石窟依山开凿,以“小而精”著称。造像的雕刻技艺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以贴壁圆雕为主,塑造大型佛像和菩萨像。浮雕多用于建筑构件、羽人龛楣花纹等。造像的规格大至数米,小仅盈寸。但不论其大小,均精雕细琢,以石刻塑像的微小细节,细腻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出其成熟、饱满、洗练的雕刻技艺。天龙山雕塑还十分贴近劳动者日常生活,全面地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彰显了浓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不同于其他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因而被誉为“天龙山式样”。


  天龙山石窟中,最早期的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开凿的东峰第二、三号窟。到北齐时期,又开凿3窟,即东峰的一号窟和西峰的第十号和第十六号窟。在开皇四年(584年),隋炀帝又下令开凿了东峰第八号窟。除上述所凿洞窟外,其余19窟均为唐代开凿。整个天龙山佛教石窟的建造,跨越4个朝代,历时近500年,反映出中国古建筑一脉相承又各具风格的艺术创造,成为了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


  宋元以后,石窟造像日益衰落,窟前楼阁日渐破损,虽然各朝略有修葺,但已不再有往日的辉煌。20世纪初,外国学者至天龙山石窟游玩,赞不绝口,并相继发表与天龙山石窟相关的图片、文章,使其声名远播。福祸相依,因其名声在外,20世纪20年代,外国文物窃贼与当地劣僧勾结,盗凿大量精美雕刻品劫往国外,使其成为国内石窟破坏最严重的一处。据不完全统计,散布在日本和欧美各国的被盗石雕造像就高达150余件,令人扼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