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文化大餐”中的浓浓年味

“文化大餐”中的浓浓年味

发布日期:2022-02-23 11:03 33975人浏览 文章来源:临汾日报


13.jpg


       连日来,山西省临汾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点燃了临汾市民的文化生活,广大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细品年味儿。


多彩文化庆佳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大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春联里凝结着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春节前,山西省临汾市部分书法爱好者在临汾市图书馆开展义写春联活动,为群众送上充满年味的文化礼物。


  春节期间,临汾市图书馆还推出了线上图书阅读、“赏年画过大年”展览、“正月十五闹元宵”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临汾市民青睐。“退休之后,我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看书,临汾图书馆的氛围我太喜欢了。”市民张文明幽默地说,“这个春节假期,我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感染着群众,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也深深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子。


 “我来自北京,姥姥姥爷在临汾,妈妈就出生在这里,我也很喜欢这里。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好书很多;今天又来到了博物馆,宝贵文物也很多。”春节期间,在博物馆一层展厅内,8岁的韩思远向记者介绍着这几日在临汾的见闻。“这几天的游玩体验让我收获很多,眼前看到的文物跟我之前读过的历史类书籍有很多关联的地方,很有意思。”


  春节期间,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已成为不少临汾市民休闲度假的方式之一。如何让游客的文化之旅“如虎添翼”?市博物馆特推出《虎虎生福——壬寅新春生肖文物联展》“丹青不知老将至——董寿平先生书画艺术回顾展”暨“红色记忆——革命文物征集展”等精品展览,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更加便捷地共享文化盛宴。


 “家门口就能看演出,真好!”在市区三元社区、尧都区中心敬老院,由临汾市文化馆精心筹备的“大美临汾基层行”文化活动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开门红。舞蹈《幸福中国一起走》、歌曲《把一切献给党》等精彩节目,为社区居民、孤寡老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我从小喜欢唱歌类的节目,小时候为了看场演出跑十多里路。现在获取节目的平台有很多,但我还是喜欢在家门口看,亲切、过瘾!”三元社区的居民张锁瑛说。


  近几年,临汾市文化馆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行,持续走进乡镇、厂矿、工地、学校、军营等,把文艺演出送到百姓身边,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除此之外,该馆还在春节期间推出了“云上贺岁 文化逐梦”新春文化系列活动——艺术微课堂和群众文化活动展播,通过公众号推送,以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大家学习葫芦丝演奏、中国花鸟画等艺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红火火民俗年


   2月15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持续半个月的“第十六届民俗中国年暨夜游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主要呈现出“活动亮点足+文创精品亮点突出+防控亮点纷呈”三大特色。


  春节期间,景区精彩节目和趣味活动“白+黑”不间断放送,《传统祭祀》的表演形式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民间传统艺术《花样锣鼓》《舞龙舞狮》展示出了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惹得游客连连叫好;互动性极强又有好礼相送的“舞林大会”同样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虎宝游园会”活动中的各位宝贝,可谓一出道,便占据了游客手机拍照的C位。


  大槐树景区精心搭配包含浓浓暖意与祝福的“家·礼”特产大礼包,一经上市就引发好评,吸引诸多游子争相购买。于春节正式上架的景区吉祥物周边抱枕、便签、马克杯、帆布包等,凭借实用性和可爱性,大受游客青睐。“儿子非常喜欢这个吉祥物形象,在姓氏苑看到有同款的抱枕和杯子,设计也挺有意思,关键还很实用,那就带一个回家。”洪洞本地游客张女士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大槐树景区游玩,并在中华姓氏苑选购了纪念品。


  “大家请保持一米距离排队!”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大槐树景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积极与洪洞县疾控中心配合,每15天对景区重点岗位人员进行一次核酸抽样检测、对景区重点场所进行一次环境采样。不仅如此,景区还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在平时、做在细节,严格要求游客规范佩戴口罩入园、间隔一米排队买票、出示两码,省外游客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通过喇叭、广播、提示牌全方位对游客进行疫情防控安全游览提示。


  此外,景区绚丽多彩的夜间灯光、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的游乐设施,吸引了许多本地游客前来打卡。而民俗中国年暨夜游活动的成功举办,唱响了大槐树景区2022年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开门红,更是丰富县域夜间经济产业链、发挥全省龙头核心景区作用的重要一步。


线上非遗贺新春


  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的麦草画艺术……春节期间,山西省临汾市蒲县文化惠民开启“宠粉”模式,通过“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新春直播活动,让市民在“云”端品味文化大餐,让更多的人成为传统文化的“新粉”。


  “太漂亮了,我以为只是简单的在麦秆上作画,想不到成品这么好!”“这件剪纸作品朴实中透着纤丽,淳厚中张扬自然,非常美……”通过线上平台欣赏着巧夺天工的麦草画、剪纸作品,观众张锁林惊叹不已。


  春节期间,记者走近“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贾四贵,一幅幅剪纸作品映入眼帘,他向广大网友介绍着每件剪纸作品背后的故事。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一番剪裁……贾四贵从剪纸的基本技法讲起,从零教起。20多分钟的直播课堂很快就过去了,不少网友都表示意犹未尽。


  走进蒲县人民文化馆,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草画传承人亢秀奎除了向网友们介绍麦草画的前世今生、艺术价值外,还积极跟粉丝互动,教授麦草画制作技法,“麦草画,又称麦秆画、麦烫画等,在挑选麦秆的时候要细致,有耐心,最好选用秆长且纹理细腻的……”说话间,亢秀奎演示着刮、熨、烫、粘贴、组合等工序。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啧啧称奇,在认识麦草画制作技艺起源、发展和现状的过程中,他们有感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争相为这一非遗绝活叫好、点赞。


  “传承发展非遗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让非遗借助各方资源插上腾飞的翅膀。”蒲县人民文化馆馆长刘建华表示,通过“直播+非遗”模式,不仅让非遗技艺以年轻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吸引年轻用户关注,而且推动非遗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活化与创新。对非遗好物来说是一次积极尝试,提振了蒲县文旅发展的信心。


  刘建华表示,接下来,蒲县人民文化馆将会积极响应群众诉求,举办更多的特色文化活动,让更多的观众接受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让文化滋养生活。


“手艺”传递奥运情


  这段时间,吉祥物“冰墩墩”一跃成为北京冬奥会“顶流”,可谓“一墩难求”。看到可爱萌宠的“冰墩墩”,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们萌生了用“手艺”助力冬奥会的想法,于是各式各样的“墩墩”便于元宵节当天在该县唐霸公园的艺术展上来了个“大集合”。游玩的群众纷纷聚到牌坊下,争先恐后与雕塑“墩”、剪纸“墩”、钩织“墩”、灯笼“墩”、黏土“墩”、彩蛋“墩”和玩偶“墩”……合影留念。


  “太惊喜了,我也实现‘冰墩墩自由了’!”当地居民王晓丽兴奋不已,“这么好的机会哪能少得了合影呢?”王晓丽边说边拿出手机与“墩墩”合拍,“希望我们翼城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也祝愿大家虎年大吉,万事如意!”


  在展览现场,工作人员还为前来参观的大人、小孩讲述作品蕴含的意义和普及冬奥知识。


  此次活动由翼城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组织,共有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20余名手工艺爱好者加入创作队伍,作品包括雕塑、剪纸、灯笼、钩织、黏土、彩蛋、玩偶等材质不同、尺寸不一的冰墩墩、雪容融形象。尤其是为冬奥会创作的剪纸作品,更是围观群众争相合影的焦点。


  “这幅作品以外方内圆的组合形式,‘传统+现代’的装饰手法,构成独特视觉效果。画面不仅突出了新年贺岁主题,更是融入了冬奥会元素,我想借此为奥运健儿加油,为祖国繁荣昌盛助力。”临汾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翼城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峥嵘说。


浮山木偶话消防


  “同志们大家好,我把消防表一表。消防工作很重要,大家个个要记牢,要记牢……”


  春节期间,人来人往的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城街道上,一位身着消防服装的“木偶”在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传承人吴春安的“示意”下,主动向过往群众打招呼。生动有趣的宣传形式,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为助力消防宣传工作,广泛普及安全知识,古稀之年的吴春安联合浮山县消防救援大队,用传统木偶戏表演助力宣传。此次编演的《小火亡人》木偶戏,以快板的独特艺术形式,搭配动听的音乐和律动的肢体语言,在朗朗上口的快板演说中,快速让大家掌握各种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燃”的目的。


  木偶戏又称“小戏”或“傀儡戏”,相传是由殉葬木俑演变发展而来,历经千百年不衰。吴春安所表演的木偶戏又分“杖头木偶”与“提线木偶”。为了这门艺术,他已经执着坚守了60年。60年间,吴春安谨遵师傅王绍禹教诲:“窍门可以请人指点,功夫全在个人钻研。”他勤学苦练,将“分秒必争、秒秒出彩”的木偶技艺发扬光大。


  “传承”是吴春安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浮山木偶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不断传承下去,他一有时间便会召集各个学校的学生前来观看,积极培养下一代传人。同时,一有演出,他也总会带着徒弟们登台表演,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木偶戏艺术。(亢亚莉 文/图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