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古城,浑源文旅发展的那抹最亮色

古城,浑源文旅发展的那抹最亮色

发布日期:2022-03-10 10:07 6797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传承恒岳大地独有的历史文脉,弘扬浑源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2022年春节期间,经过多年建设打造的山西大同浑源州署开“衙”迎客,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随着这一集浑源文化展示、衙署场景演绎等全方位多功能文化体验景区的建成,浑源古城的文化内涵、历史情怀、人文精神得到显著提升,浑源在高质量推进文旅振兴的宏图中又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色彩。


23.jpg

浑源古城全景


24.jpg

浑源古城夜景


  近几年来,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始终把文旅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作出了“举文化生态牌、建特色休闲城、走旅游康养路”的战略部署,使全县一二三产业都向文旅汇聚。坚持规划引领,着眼全域建设,谋求重点突破,浑源县先后在国家全域旅游创建以及恒山5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浑源县全域旅游规划》以及《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重点打造项目,浑源古城的文旅发展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集中精力打造的重点内容。


  在此背景下,浑源州署的文化挖掘和利用被重点列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浑源州署是浑源古城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定位为辽、金、元文化背景下“聆听浑源文脉、感观浑源文化、体验州署文化”的文旅项目,展示明清州衙建筑形制布局,展示非遗、饮食、军事、商贾、民俗等浑源诸多文化元素,使其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实现文旅融合,让浑源古城与北岳恒山、悬空寺两大景区南北呼应,打造城市“慢旅”的主要节点。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发展,除了州署,浑源古城内能够展示浑源地域文化的地标承载物已鳞次栉比。


  依照民国时期浑源传统手工艺人形象,精心设计“钉绱鞋”“大碗茶”“货郎担”“推碾子”“吹粮麸”等特色人物铜塑像,根据古城维度和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楹联征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店牌匾和街巷楹联;把北岳恒山元素融入到路灯、墙砖、地砖等细微处,于一点一滴中展现浑源厚重底蕴。


25.jpg

圆觉寺砖塔


26.jpg

浑源州署开衙仪式表演


  清代民居建筑群落麻家大院里,已经筹建、开放了浑源民俗风情展厅、浑源青铜器展厅、浑源古瓷展厅、麻氏家族展厅和精品碑拓展厅五个核心展厅。民俗风情展厅旨在通过图片和历代实物资源诠释浑源的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青铜器展厅旨在展示出土于李峪、散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青铜器或复制品,让震撼世人的国宝焕发独特魅力;浑源古瓷展厅旨在展示历史上著名的浑源窑瓷器实物或图片;麻氏家族展厅旨在展现麻国华及麻氏家族风采和贡献;精品碑拓展厅则通过留存的历代碑拓,展示浑源和北岳恒山厚重的历史。此外,还不定期开展李峪彩陶文化、浑源汉墓群文化、恒山军事文化、古代闺房文化、浑源历史名人等主题展览展示。


  由著名画家王金钟打造的恒沙钟艺美术博物馆通过沙画、国画、油画、塑像等形式对永安寺壁画、古典传统人物等进行集中展示,以及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独具个性的布局空间,成为浑源古城一个独特的“网红打卡地”。正在筹建的北岳文化研究院将深入发掘浑源特有历源,把恒山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民风民俗等内容融入到古城建设中。


  这些被赋予厚重文化的文旅地标,与古城内永安寺、圆觉寺、文庙、栗毓美陵园等“国保级”经典古建连点成片,让古城内多元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恢弘交错。


  这是浑源县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发展思路,有效盘活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活文物”价值,植入恒山文化元素,再现“浑源古城”风貌,将历史街区打造成为游、购、娱一体式旅游目的地的硕果呈现!


  在此过程中,浑源县为持续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实现“古城保护、改善民生”双赢,聘请国内一流规划团队多次深入古城实地考察,反复研究论证,依托浑源古城“龟城蛇街”建筑格局和深厚文化底蕴,编制《浑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浑源县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以及古城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等,确定“北区以圆觉寺、永安寺、文庙等金元时代遗存为核心,突出金元文化特色;南区以北岳行宫为核心,打造传统文化祭祀区;其他区域以保护时代建筑为主,突出明清文化特色,共同展现”的工作思路,构建起清晰脉络和框架,为古城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指导。


27.jpg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传法正宗殿


28.jpg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传法正宗殿


  首先,不断提升挖掘和修缮的科学化水平。根据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周边环境、历史考证等客观因素,科学布局历史街区修复,积极筹措资金恢复21座复古建筑和构筑物,修复古建筑160多座,再现古城风貌;全面整治历史街区周边环境,恢复街巷肌理,将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圆觉寺、文庙以及浑源州署与古城内的古民居有序连接起来,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古韵文化。


  其次,不断提升保护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对14处历史建筑物,开展了历史建筑认定、挂牌、建档工作;持续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制定了详细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机制,建立起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确保各时期重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此外,筹措巨资打造古城风貌特色。对古城所在地永安西街的路面、地下管道、187栋10万平米建筑外立面等进行综合改造,新建复古延廊1万平方米;拆除古城周边不协调建筑和其他设施6.3万平方米;多管齐下提升灯饰灯光,每到夜晚,特色路灯、文化景观灯、州衙主题灯、沿街明清特色宫灯等华丽绽放,助力古城魅力尽显。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提炼出一批凸显浑源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融入道路铺装、公共设施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目前,已经有浑州八景、北岳真行图、忍冬纹、玄武神兽图等5000余幅具有浑源特色的文化符号展现在市民面前。根据城市维度和空间,合理布局了15组浑源传统手工艺人的人物铜塑像,扮靓城市街头、增添历史古韵,通过城市风貌的更新唤回了久违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如今,漫步夜幕下的浑源古城,灯火通明、星河流淌,商铺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为古城平添几分韵味,游客们徜徉在古建筑环绕的阡陌里弄,尽情享受着古城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风情。(郭斌 安兴旺/文  图片由浑源县委县政府新闻中心及网友“恒山之雪”提供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