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稷山东渠遗址新发现夏时期东下冯文化遗存

稷山东渠遗址新发现夏时期东下冯文化遗存

发布日期:2022-03-25 09:19 29948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山西日报


  3月2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2020年为配合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体育场项目建设,在用地范围内勘探时新发现了夏时期文化遗存。地点位于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东渠村北部,是一处新发现的遗址,遂命名为东渠遗址。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1座、陶窑2座、灰坑36座。


   东渠遗址新发现的2座陶窑,大小、形制相同,均为结构简单的小型竖穴窑,自上至下由窑室、窑床、火塘组成,周围有操作间。这与东下冯遗址发现的陶窑无论是在大小还是形制上均如出一辙。36座灰坑是东渠遗址发现最多的遗迹,一些较大规模的灰坑最能代表东渠遗址的特点。其中编号为 H10的灰坑是此次发掘规模最大的灰坑,开口东西长约21米,南北宽约5.6米,深2~3.5米,东部被现代墓和水井破坏,坑壁不规整,坑壁粗糙内收。发现有较多的陶片、动物骨骼以及石块,出土小件有骨镞、骨簪、骨针、骨锥、石刀、石铲等,还有零星的彩绘陶残片,在同时期尚属罕见。


   东渠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灰陶居多,褐陶占一定比例。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少量压印“S”纹、附加堆纹、旋纹、弦纹、划纹、篮纹等。典型器物有高领双鋬鬲、单把鬲、陶甗、带鋬罐、单耳罐、深腹罐、平底浅腹盆、双鋬深腹盆、盘、钵、小口鼓肩罐、折肩罐、大口尊、小口尊、蛋形瓮、敛口瓮、器盖、豆、四足方杯、爵、盉等。同时,还发现有玉钺、石铲、石刀、石纺轮、石锛、石凿、石箭镞、骨簪、骨锥、骨镞、骨针、骨铲等较多的玉石器、骨器、蚌器。此外,还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有猪、牛、羊、鸡等。经过植物考古的初步研究表明,粟、黍是稷山东渠遗址基本的作物种类,同时先民可能采集马唐、豆科等野生植物作为动物饲料,利用藜科等植物的嫩叶作为食物的补充。


   该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崔俊俊称,东渠遗址所发现的遗迹与遗物特征,均与夏县东下冯、襄汾大柴遗址等晋南所见的夏时期遗存有极强的一致性,应属典型的东下冯文化,是近年来晋南地区少有的夏时期考古新发现,是继东下冯遗址、古城南关遗址之后发掘面积最大的夏时期遗址。发现大量的遗迹、遗物,采集到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测年样品及石料残块,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东渠遗址的文化内涵、手工业生产、生业模式等提供了材料支撑,对晋南地区沉寂已久的夏时期考古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