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森林覆盖率居山西之首,空气清新。畅行其间,大口呼吸,有洗肺之效。
久居都市的你,究竟有多久没有感受过绿荫环绕?嚷着开窗透气的你,究竟多久没有大口地深呼吸?出国寻找美景的你,知不知道家门口就有一片森林?这里森林覆盖率达56.7%,连续五年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这里清水潺潺、松涛阵阵、蓝天白云、百花争艳,一幅幅美丽又梦幻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这就是被誉为三晋绿肺,太岳花篮,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沁源。
三晋森林康养第一县
“别的地方搞全域旅游,我们希望做全域度假,搞森林康养、乡村康养,把夏季充分利用起来,把沁源优越的生态条件、清凉的气候条件、绿色有机的食材资源利用起来,让游人夏天来到沁源游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让沁源沁人心脾,如春风拂面。”绘就康养沁源大蓝图,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信心十足。
今年以来,沁源县实施“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沁源、康养沁源、文化沁源、幸福沁源、美丽沁源为目标,践行“山上造林、山下绿化、逐年递增”的绿色发展思路,启动大规模绿化、大范围绿化、大面积绿化行动,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做足、做实、做大“增绿”文章。实施通道两侧荒山、县城、村庄和企业四周荒山绿化,做到“无山不绿”;实施沁河流域和龙凤河流域河道滩涂生态绿化,做到“有水皆清”;实施村庄、企业绿化美化,做到“村企有景”;实施原生态草地、湿地水草、园林花草、野生花草的治理开发,做到“绿草如茵”;实施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做到“人人植绿”;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化宣传,做到“人人护绿”。
“沁源县拥有220万亩森林、113万亩天然牧坡,森林覆盖率56.7%,林木绿化率70.77%(编者注:两者区别在于,林木绿化率多统计了部分灌木林面积和四旁树占地面积),位居山西第一,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是华北地区油松分布中心,全国油松之乡。拥有沁河、汾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2.6亿立方米,是山西相对富水区;拥有百余科600多个品种野生资源,564种道地中药材,享有‘北药之首’的美誉。”沁源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目前,沁源县依托“山、水、田、林、草、鸟”的生态优势,以养心、养生、养老为方向,积极构建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科普、森林运动和森林村庄于一体的森林旅游产业服务体系,申报建立森林康养基地11个,新建山地自行车森林旅游公路300多公里,房车旅游营地8个,户外帐篷旅游基地20个,鸟类摄影基地3个,并利用各类森林旅游地举办油牡丹观花节、风车节、风筝节、帐篷节、赛羊节等各类节庆展会,正在极力打造“三晋森林康养第一县”。
打造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
目前,在《沁源县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已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5+1”六个专项规划编制,持续抓好马铃薯、草莓、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高山蔬菜、黑山羊、肉驴等特种养殖项目,重点推进沁丰薯业马铃薯淀粉深加工、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新丰源双孢菇种植、兆丰源草莓种植等项目,目的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
不久前,记者在沁源采访中,遇到家住县城周边的一位普通农民。当时,他正在用拖拉机犁地,忙着春耕。记者走上前去,向他询问,他憨厚地笑着说,家里现有13亩地,主要种些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等。此外,他还养了一些羊,不仅在越冬时够自己家里吃肉,还可以卖掉赚钱。
在与记者交谈中,拘束的他慢慢地打开话匣子,“我们这可是纯粹的绿色食品啊,里面绝对没有化肥,是完全纯天然、无污染的。”当他这样诚恳表述自产农作物的优良和“绿色”时,旁边一位会讲普通话的沁源人说:“你能听懂他的沁源话啊?他这话可不好懂啊。”记者笑着点头,回答说可以。那位村民继续说道:“好多外地人来吃了我们的粮、菜以后,就找过来说想租块地。他们有的每年来沁源几次,自己打理地;有的打电话问问收成情况,让我们帮忙种粮种菜。收了之后,我们到县城给他们发快递过去。还有人说自己想养两只羊,那我们也收点钱帮他们养,到冬天了他们自己来沁源拉走,好吃着呢。北京、上海、天津,还有太原,都有人租我们的地。”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另外一位沁源老乡,一直在努力传播沁源可以种植水稻的理念:“他们种植玉米,就算每亩年产上千斤,到年终每斤玉米的收购价也不到一块钱,挣不了多少钱。可水稻就不一样了,每斤的价格比玉米高了不少。沁源的水这么好,种出的水稻养人,亩产达到600多斤,怎么也比种玉米赚钱。现在只需要向大家多普及种植水稻的知识,他们一定是会接受的。”
以长寿著称的善朴村位于沁源县赤石桥乡西北5公里处,全村有132户,352口人,其中劳动力117人,全村60岁以上老人39人,70岁以上老人12人,80岁以上老人6人,90岁以上老人2人。善朴村境内面积2.2万亩,下辖一个自然村——世旺沟村。耕地面积609亩,可利用面积300余亩,天然牧坡7000余亩,201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9000余元。当记者一行来到善朴村时,对它的洁净整齐深有感触。善朴村年轻的村长武留俊告诉我们,除了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外,还发动有条件的村民自办农家乐,让前来游览古村落的游客们可以吃住在农家,不仅让游客体验了乡村生活,还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让乡村不仅美丽,还要现代起来
来自长治市的陈之因工作原因,每年会往返沁源县几次。在他眼中,沁源的变化翻天覆地。“不知道你是否听长治人说过一句话:沁源是长治地区的西藏——地势高,又偏远。2003年我第一次去沁源,只是觉得森林覆盖率很高,景色很美。后来,每次去都能感觉到它的变化。现在它的县城规模越来越大,修得越来越漂亮,成为一个宜居小城。它的经济总量在长治地区是排名靠前的,这得益于煤、铁、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的丰盛。”
来自太原的李明先生两年前曾经同友人一起到沁源自驾旅行。那时的沁河源头尽管很美,却有一点粗放,不利于自驾旅行。这次他来到这里后发现,路比以前平整了,配套设施也在完善中。之前去灵空山,路上他曾看到过野鸡、褐马鸡的身影,这次再游灵空山,他发现那里竟然有了猕猴。如此优良的生态环境,让他感叹。“虽然只来过两次,却能发现沁源很多不同以往之处。这说明沁源正处在持续不断的发展进程中。”李明说。
事实上,陈之和李明描述的变化,正是沁源全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除了对煤焦企业实施升级改造外,沁源还在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如培育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瓦斯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实施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大力构建乡村电商网点、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农产品网络销售、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平台、农村电商综合保障等“五个体系”,在沁源特色农产品、非遗手工品电商长治体验店的基础上,发展太原体验店,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较好。沁源迄今已经连续五次上榜“百佳深呼吸小城”,目前在努力打造慢城模式,和别的地区相比,它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原生态乡村和现代化生活结合起来时,它必将吸引更多的游人和资本前往。
“两高一铁”将彻底盘活这盘棋
作家郭天印作为一个家住太原多年的沁源人,对家乡这些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除了赞美家乡的美丽山水、淳朴民风、辉煌历史、准确定位之外,郭天印还提到了沁源的交通问题,他认为,“无铁路、无高速、无动车”的交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沁源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这个以往困扰沁源发展的问题正在强力改进中。据沁源县委提供的《沁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文介绍,目前,黎霍高速公路已经完成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其中,黎城至沁源段是黎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黎城县幸福庄村,途经长治市黎城县、潞城市、襄垣县、沁县,中途至沁源县,终点位于霍州市观堆村西与京昆高速大运段交汇并接霍州至永和关公路。此方案设计审查会已经顺利召开。当黎霍高速建成通车后,就将结束沁源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而这一高速公路未来将在沁源预留两个出入口,一个在沁源县城,一个在灵空山。
另外一条高速公路,平遥—沁源—安泽高速项目也已被列入山西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中,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这条高速不仅对沁源的交通影响深远,同时对山西也很重要。“山西要融入中原经济圈,这是最便捷快速的一条路,可以将平遥和郑州直接贯通。”金所军说。
此外,沁沁铁路至安泽中南铁路连接线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沁源通用机场项目也正在开展选址初设等工作。
其它交通项目,如四好农村公路、旅游公路、防火通道、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微循环网络工程等,也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这些交通项目完成之日,沁源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这盘棋将被彻底盘活。
未来这里是国际康养慢城
旅游发展规划没有特制化模式,沁源县山好水好,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定位就是做康养,以康养拉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沁源政府部门做了大量调研,并从省内外诚邀专家鉴定引智。专家一致认为,沁源具备发展康养的天然条件,康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在构建方面,首先国际康养慢城规划已通过评审,慢城规划的水城三纵四横已具备规模。每一条河水的体系都是活水。从永和水库开始做开发方案,500平方公里的水域没有污染,水源资源丰富。同时对花坡景区进行开发,并对闫寨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进行综合打造,目前纪念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建成。按照县委的总体思路,我们还会把长江支队纪念园、沁源革命教育基地、植物园、野生动物观赏园等都规划在一起。”沁源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郭天红说起这些,胸有成竹。
灵空山景区是沁源主打的绿色文旅项目,也是康养模式的落地点。灵空山镇党委书记郭俊斌向记者介绍:“灵空山康养特色小镇涉及周边第一川、黑峪、五龙川3个村庄,区域位置好,生态资源好,气候凉爽,去年成功申报省级康养特色小镇,已完成规划招标。初步设想为康养避暑,定位为健康老人主题,这几年每到夏天临汾霍州的好多老人就来了,他们分散式养老,各自找村民的房子租住下来。所以在分散式养老方面,我们对3个村的居民房屋进行改水改厕、建筑外观改造,随后建一部分老人休闲的地方,如把天然的草地做成高尔夫球场、门球场等,打造小菜园,建老人漫步道,3个村形成生态康养环。此外,会在五龙川建一个书院,建一个中医药康养中心,让老人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有医疗保健的地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今年3月4日,沁源县政府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建医养医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双方将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打造“三晋绿谷、康养之都”医养基地,共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岳医养医院”,这标志着沁源县康养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开启了健康沁源建设新篇章。此举必将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全县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省一流的医疗服务,实现民生健康福祉的大增进、康养旅游形象的大提升。
美丽沁源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历史将被改写,回归自然,走进乡村和森林,会成为越来越多人时尚出行的选择。
现在有句话正在响亮发声,“冬游海之南,夏住沁之源”,并肩海南,这是沁源手握的底牌,也是一种气魄。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