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名片】
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2021年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 全国毽球之乡 中国黍米之乡 省级平安县城 省级园林县城
省级文明县城 省级双拥模范县 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能被“五岳”之一的恒山和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共同守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晨钟暮鼓里沐浴着幽幽禅意,却又始终澎湃着豪情热血和前进动力, 这就是繁峙 。明《繁峙县志》记载:“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繁峙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北靠恒山,南依五台山,东邻灵丘县及河北省阜平县,西界代县。
在水之滨 其地泱泱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1300多年前,“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站立于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回望上游时,滹沱河已从它的源头奔腾了数百公里。从繁峙县泰戏山发端,也从远古的历史中流淌开来,《礼记》称“恶池”,《周礼》称“厚池”,战国称“呼沦水”,秦称“厚池河”,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滹沱河的名字嬗变里总激荡着汹涌的意味。
滹沱河在繁峙县境内流经80公里,不断游戏山川,缔造胜景。“十山九无头,滹沱水倒流。”滹沱河一改大河向东流的本性,在繁峙大地由东向西,蜿蜒回环,时而奔涌直流,时而“暗度陈仓”,从上浪涧村悄悄潜入地下,再露头时已伏流20公里。
大河奔流也承载文明印记,2000多年前,到达此地的先民叫做藿人,逐水而居,依河而建,繁峙的历史就此与大河一道滚滚向前,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新莽改为鲁城,西晋置繁畤县,金升为坚州,明洪武改为繁峙……水的流淌里倒影着的是城市的历史。
水脉也串通了文脉,晋国上卿解杨能言善辩,聪慧过人;西晋巨商莫含,才思敏捷,封侯关中;金代名相胥鼎,才兼将相,经纬天下;北汉太师刘继顒,开创实业,精于理财;现代诗人魏钢焰,才华横溢,享誉全国。滔滔滹沱两岸留下的是一串清晰的脚印。
水系还连接着家园,逐梦安澜的繁峙人民。以河为轴,顺势而为,不仅筑起了灌溉之利的水库,而且与水为伴,因势利导,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湿地,碧波荡漾,草长莺飞。2013年,滹源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居山之麓 其色朦朦
繁峙的故事里,“山”是绝对的主角。五台山倚南而立,恒山向北高耸,泰戏山则顺势将两处名山相连,在这些名山的环抱中,全县48.75%为石山区,有较大山峰79座。
从地名的流变也可以看得出,史志记载繁峙源于“繁畤”,明洪武初年改“畤”为“峙”,从田到山,一字之变,是历史区位的划分,也有地利形势的变化,但从不失去“寺”的庇佑,茫茫山色潜藏着庙宇古刹。
岩山寺,以其精美的金代壁画著称于世。构思巧妙,刻画细腻,尽绘佛传故事,宫廷生活,市井烟火,艺术造诣堪与《清明上河图》媲美,被誉为“亚洲第一壁画”。1982年,岩山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主寺,相传北魏诚信公主为反抗婚姻在此落发修行,寺庙建筑完整,规模宏大,尤以所存明代水陆壁画称绝,可窥大明一时之风华。2006年,公主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秘密寺,相传唐木叉和尚曾在此藏修,曾为五台山十大古庙之一,悬崖绝壁之上的“龙洞”,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有“朝台不朝龙洞,等于朝了半座五台山。”之说,2006年,秘密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的巍巍山峦,不仅隐匿古老传说和幽幽香火,更将信仰高高擎起,挺立于山脊的每一段长城,都是烽火锻造的铮铮风骨。
平型关,东接内三关,西连外三关,历代为戍守之地。1937年,日寇大举侵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八路军115师临危出征,设伏平型关,浴血奋战,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莽莽山麓还留下领袖的足迹。1948年,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途中,路居五台山脚下的伯强村,发出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一笔。
丰饶之地 其乐融融
三山环抱,一水中流,青山与碧水,不仅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也馈赠着丰富的礼物。这里历来就是有名的杏果之乡,白水大杏以其个大形圆,皮薄肉厚,味甜醇香,深受消费者喜爱。
广袤的原野田间,茂盛生长着水稻、莜麦、山药、小米、黄米等农作物,也珍藏着黄芪 、党参、黄芩、麻黄等中药材。2021年,繁峙县被命名为“中国黍米之乡”。
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繁峙县还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查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金矿、钼矿探明储量居山西省之首,铁矿探明储量山西省前列。
山藏水孕,天覆地载,山川大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激励着繁峙儿女创造灿烂的文明。
繁峙晋绣,历史悠久的民间刺绣技艺,以花色繁多,制作考究而久负盛名,数千年传承创新,集百家之所长,独树一帜。2011年繁峙晋绣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翁斗海蚌,极富戏剧性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源于宋代,成形于明,融舞美艺术和生活寓意于一体,是盛行于滹源大地的民间瑰宝。2015年“渔翁斗海蚌”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繁峙秧歌戏,由民间舞蹈演变成而来的地方戏曲,唱腔融会贯通,丰富多变,表演生动活泼 ,风趣幽默,对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中将繁峙秧歌与朔州大秧歌、广灵秧歌统称为“晋北大秧歌”。2006年5月20日,繁峙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银器与石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匠心与器物的对话,不止是高超技艺的高度凝结,还有岁月感悟与生命体验的极致打磨。
希望之城 生机勃勃
大河奔涌向海流,青山万仞向天横。繁峙作为忻州市的“锻造加工经济板块”和“东部门户”,始终是忻州市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三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省一流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机构比重提升……繁峙交上的发展成绩单,既有经济含金量,更有科技含新量。
如今,繁峙高质量发展,落子行棋,谋划未来,紧紧抓住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一带两城双园五基地”转型布局。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努力筑牢安全发展防线,路线清晰,催人奋进,京津冀、雄安新区东部开放门户的目标,正在滹源大地,佛国北门徐徐开启。
古老而年轻,开放而包容,中流击水更须奋进,乘势而上勇立潮头,这正是奋斗实干中创造的繁荣盛“峙”。
郝永峰/文
图片资料:繁峙融媒体中心、王爱中、王文君、宫爱文、陈宝、冯晓磊、宫清华
田雷、乔伟、魏红光、李晓军、贺子毅、瑞迪航空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