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西部窟群
云冈石窟第八窟窟檐修缮现场及修缮后的效果
云冈石窟“八五”工程修缮后的窟前地面
后续修缮工程
云冈石窟“三年工程”验收会议结束后,石窟的维修保护工作进入日常业务阶段。针对验收中提到的第5、6、51三处精华洞窟的问题及窟檐问题,尽管不太威胁游人安全,但洞窟内存在的裂隙问题,云冈石窟的管理者非常重视。我率领本单位的工程队伍进行了四年的裂隙灌浆粘接加固,对残缺影响洞窟安全的石雕给予补砌、修饰、粘接加固。
首先我们对第5窟西边被宽大裂隙切割的胁侍佛实施处理。对它身上残存的裂隙,清除掉缝内外杂质,用空压机加压把裂隙吹扫干净,必要时可用乙醇、丙酮冲刷,待裂隙干燥不再潮湿,可从裂隙底部向上用环氧树脂胶泥封护裂隙,并同时安装灌浆管,它们都安装有玻璃和钢管,作灌浆和观察用。封护到一定程度,根据裂隙宽窄度,选择大小不同用筛子过滤的砂粒,取出已备好、已清洗、干燥好的砂粒,将其灌入裂隙内。封护到顶,砂粒因裂隙太细再也灌不进去,这时安装带玻璃的灌浆管(观察管)封护严实即可。
在配料桶内倒入改性环氧树脂,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搅拌均匀,尽快将它们倒入灌浆器内,连接裂隙灌浆管加压灌浆。灌到一定高度,停下来注意观察,漏就用软肥皂堵,溢就用止水阀卡死。
灌浆不宜太多,控制在10至20公斤内,待灌入裂隙内粘接加固材料完全固化后,再考虑进行下一步,直到把5窟窟内西胁侍佛裂隙全部粘接成一体。然后,剔凿裂隙上的所有异物,进行做旧处理。对第5窟主佛的头部、腿部除灌浆粘接加固外,还进行锚杆牵拉处理。采取同样措施,维修裂隙所有部位,包括前立壁、5窟楼梯东面的无名窟。
第5、6窟间墙除裂隙灌浆处理外,对它们中腰坍塌后,曾用破石座泥灰补砌堵塞的堆积物,这次拆掉。我们以同样厚度的料石座环氧树脂胶泥,垒砌粘接壁体加固。这一措施直抵悬空部位,给予结合体支撑,修整后做旧。在其上方还存在2公分大小的一个透亮空洞,因为这地方墙体太薄,不动为好。
第6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华的洞窟,它的中心塔柱是四边形,分上下两层,从石雕形制、结构及其布局内容,雕刻精美都是罕见的。它存在的问题是底层后壁基座部位呈高低不一的塌陷层;佛龛内外雕像风化残留部分遗存;塔身四壁接近地面的基石剥蚀风化程度不同。对上述问题剔凿风化层,用环氧树脂胶泥粘接垒砌料石修补,适当地雕琢修整。对底层塔柱存有的裂隙,应用前面方法进行灌浆粘接加固处理。方形塔柱的第二层石雕建筑和石雕佛像,布局的四个拐角处,精雕有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四座小型塔柱。在四个小型塔柱中间,也就是方形中心塔柱的二层中部,在抱厦内雕有四位站立的石佛。这种布局结构在国内十分罕见。这一层的石雕没有残缺,只有从一层延伸上来的裂隙和小型塔雕身上的局部裂纹。我们配制黏度比较小的改性环氧树脂进行压力灌浆粘接加固,剔凿附加物做旧。
1979年至1980年,对第51窟前壁门拱、天窗的裂隙加压灌浆粘接加固;对塔柱裂隙以及残损威胁石窟安全部位进行灌浆粘接、补配修整加固;对洞窟外西壁灌浆修整加固。对第3、4窟主佛像、窟壁裂缝进行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加固;对第3窟天窗、前室顶板、弥勒洞窟、东西二塔柱裂隙灌浆粘接加固。
在传统工程方面,解金昌负责完成第3窟窟外后立壁蚀空带治理,对其用水泥砂浆垒砌荒料石填补支护。后立壁从东到西约长达50多延长米,含有九个竖井式的梁架孔,竖井深约20米,边长为1.5米,近似方形建筑遗迹。为防止游人从山顶裸露的方孔掉下来,解金昌让工人制作钢筋混凝土井盖,将9个建筑遗迹深井盖实(此混凝土井盖已约40年,建议检查、更换)。
随后,我们对第4窟后背坍塌山体、龙王庙沟西侧无名窟,崖壁蚀空带都进行了清理及荒料石水泥砂浆补砌加固。
解廷藩/文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