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惠济桥,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古陶镇东城村。该桥横跨于惠济河下游的南北两岸,为九孔联拱石桥,俗称九眼桥。这座联拱石桥在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几经补废起衰,遂成康庄夷路,一向贯通南北。据碑文记载,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经两任知县主持,将石桥补筑修葺,由原来的五孔接为多孔。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为九孔拱桥。2004年7月20日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惠济桥南北走向,桥全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石墩高5米,中高7米余。桥面略呈弧形,以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顶两旁分别雕龙首、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
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基的条石间以银锭形铁铆连接。
券石用铁制扒钉稳合,桥壁砌工精细,石缝灌浆满实,接口处刻有“上”“下”字样。券口石大于条石,分宽窄两层券筑,券口立面之上下,浮雕带状纹饰。桥身如弓如虹,飞架大河两岸,水树苍茫,风扬壮观,到清代后期,以“河桥野望”列为平遥“十二景”之一。
桥梁横跨惠济河东西,是昔日京师孔道上极其重要的交通设施。桥为全石结构,设计精致科学、美观大气,桥身南北侧券洞上的石雕龙头、龙尾气宇轩昂,更加渲染出惠济桥的雄伟英姿。
历史价值
平遥惠济桥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度长,设计合理,结构精良,砌法稳固,是北方清代石拱桥中的重要实物。
平遥惠济桥是平遥乃至晋中地区为数不多的多孔石拱古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清代平遥传统石拱桥优秀代表之一。它经过多次修葺、完善,历经三百余年,结构稳定,其合理的结构设计,对现代桥梁设计建造仍有一定的供鉴作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价值。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