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簟——用芦苇编成的席

簟——用芦苇编成的席

发布日期:2022-05-16 09:04 3720人浏览 文章来源:吕梁群众文化


      簟(diàn)———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也称:席子,竹席、玉簟、同竹簟美名,意思是光滑如玉的精美竹席。李白《夏景》诗:“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薰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夏日午后,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躺在凉席上美美睡上一觉,任你有千种的烦恼,也会顷刻间飘到九霄云外,凉风忽起之时,真叫一个清爽!


     “玉簟(diàn)”一词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意思是: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描写“簟”的古诗有几十首,竹簟、玉簟、夏簟、露簟、织簟、纹簟等等,簟与人的生存历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簟”的美文美寓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古代以来人们坐卧铺垫,遮风挡雨都用席子——“簟”。用芦苇(雨竹)编制的簟过去家家户户炕上都铺着,冬暖夏凉,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当今移民搬迁,城镇化与城市靠拢,新材料替代和居住条件的变更,簟………慢慢淡出了常人的视线,年轻人的记忆里已经没有“簟”的概念。现在,还有部分老人喜欢延用自然生成的生活用品,尤其是沿黄河窑洞人家少不了过年炕上还得添块新“簟”———黄灿灿、亮晶晶、纹美美。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簟上盘腿围坐炕桌吃着年宴饭,一种浓郁的家味、年味、农家乐融入娓娓道来黄河人祖祖辈辈的故事………


      地处北方的吕梁临县青塘村有大片的天然芦苇地,形成一道靓丽的自然风景:吕梁山上鱼米乡,不信你来前青塘,要问青塘啥最好,芦苇海眼粽飘香。芦苇给青塘村带来了几代人的盛誉。黄河两岸窑洞人家多少年来用的簟(炕席)就是青塘的簟,编簟用的芦苇,当地方言也称——雨竹 。对芦苇编成的簟,临县青塘老人们在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叹息将要失传的手工艺。用他们的话说:靠他们的活技………制作的生活用品是“好东西”。曾经有:清塘芦苇连成片,苇条在手编玉簟,祖传活技能赚钱,窑洞土炕铺个遍。


       惊蛰时节来到父辈们常提到的吕梁临县民俗村———青塘村看望编簟工匠王家大妈家。据她讲,过去几十年,她们家几代靠编簟一年下来赚钱不少,不缺钱。像她这样的家庭作坊青塘原来有很多,现在没有几家了。现在,她们一家还在编少量的簟(席子),只为几十年来一些老人一直与他们定制这份情缘而维系这门手艺。“不赚钱了,为几十年的老客户供应,已经是感情了。这些老人走了后,也就没人用了,也就不编了……!”情感不舍活技不舍……,老人家的话道出一份浓浓的乡愁……


1.jpg

有一手编簟活技的王家大妈。七十多岁的大妈弓着腰,整理编簟的芦苇(雨竹)。


2.jpg

一个自制简易的破竹工具将芦苇(雨竹)分切成想要的粗细不等的芦苇条。


3.jpg

把芦苇(雨竹)铺好后用嘴在给芦苇杆上噴水数次,以增加柔韧度。


4.jpg

湿润后的芦苇(雨竹)扛到有碾子的地方做碾压处理。


5.jpg

用足够的力量缓缓使以重力,将苇条碾压数次直至平展光滑。


6.jpg

压碾后的苇条在石碾上摔打数次,去除内丝和边缘浮物。


7.jpg

在码放交叉编簟芦苇条前仔细量好对应尺寸,挑好长段粗细相对应的芦苇条需跟着尺寸细心码放。


8.jpg

9.jpg

手脚并用,流水作业。一个人完成左右上下交错的快捷编簟流程。


10.jpg

造访者好奇地向大妈讨教编簟的前后左右各个环节技巧。


秦香平/文  刘平生/摄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