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大同人的“翔儿”

大同人的“翔儿”

发布日期:2022-05-17 10:00 30203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满眼芳草绿,不觉又是一年春来到,骀荡东风中,蓝天上时时可见五彩缤纷的风筝逍遥。其实,老大同人当年是没有“风筝”这一文词的,人们一律叫“翔儿”。平心而论,这个名儿并不土气,相反,它既形象,又悦耳。试想,一说到“翔”字,不就让人马上联想到风筝在天空中翱翔的姿态吗?而“儿化”后的这个字听起来既有韵味还亲切。


  其实,“风筝”一词的起源不会太早,因为直到明朝,国人更多用的是“纸鸢”一名,有时也叫“风鸢”。唐代诗人就专为此作诗一首,名曰《有鸟》,出自唐·元稹《有鸟二十章》之七,“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明代的著名文人徐文长也有一首诗《纸鸢图》,“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最为有名的大概要数清代诗人高鼎的那首《村居》了,因为收入《千家诗》而得到普及:“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老大同话中把“风筝”叫作“翔儿”,其实是与“纸鸢”一脉相承的。试看《尔雅》的解释:鸢,乌丑。其飞也翔。这是说,“鸢”这种鸟的飞行方式就叫“翔”。 晋人郭璞的注释又说:布翅翱翔。这就说得更为明白,意思是伸展翅膀滑翔。高诱在《淮南子》的注中说“直刺不动曰翔”。现代工具书对“翔”字的注解是“盘旋地飞而不扇动翅膀”,或者“翅膀平直不动盘旋地飞”。寻常风筝的翅膀多不会上下扇动,所以,它的飞行方式就是标准的“翔”。大同人把风筝叫作“翔儿”,难道不好吗?         


韩府/文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