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社会诞生起,就一直与各种瘟疫相伴相生,我国古人在与瘟疫不断抗争的过程中不但创立了以中医理论、疗法和方剂为代表的传统医疗体系,而且形成了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精神信仰,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民俗的物质载体,正是这种精神遗产的活态表达。
山西运城绛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现存古版资源丰富,承载了厚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信息。其中年画内容中丰富的防疫民俗不仅是古代先民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而且也是助力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精神财富。抗击疫情以来,绛州木版年画“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从绛州二天门木版年画社大量的古版和老版藏品中,整理出与防疫抗疫、驱邪消灾相关内容的49块民间药方木版,印制成《古版中医民间药方集》并捐赠给相关单位。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以防疫为出发点,绛州木版年画中“驱瘟去疫”的年画内容涵盖了送瘟、除邪、灭毒、祈福等内容,将人物、神仙、鬼卒、动物、符咒等素材融入画面,其背后体现的是劳动人民质朴多元的传统信仰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物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民俗心理。这些传统木版年画按照版幅和题材的不同,可用于室内张贴、门窗装饰、神龛供奉、充当门神、祭祀焚烧,印制方式有朱砂印的,也有五色纸印的。总之,绛州木版年画中的防疫民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有品鉴价值。
《五瘟使者》(明)
古时,黎民信奉瘟神之说,认为瘟疫暴发皆由瘟神所致,如出现瘟疫,则需建立祠堂,在神龛中张贴《瘟司》《五瘟使者》等年画进行祭拜。五瘟使者又称五瘟、五鬼、五瘟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他们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传说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从绛州木版年画《五瘟》中,可以看到传说中各型各样的天界五鬼、人界五瘟,每瘟手中分别拿着驱瘟去疫的法宝勺子和罐子、袋子和剑、扇子、锤子和火壶,想象奇特,形象生动。
古代民间通过送瘟神的活动,把闹瘟疫的鬼怪驱走,以此达到消灭瘟疫的目的。在绛州木版年画中,就有一些体现乘舟送瘟神的作品。如《禳灾集福》中,人们以龙舟送瘟神,祈求龙神保佑,让灾祸瘟疫远离,留下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另有船坞上书写“避瘟灭毒”以送五瘟。从五瘟到龙舟,从祭拜到敬送,民众从自身的现实生活出发,以朴素的心理和民俗活动祈福避灾。
《端阳福虎》(清)
古人普遍认为鬼是妖魔鬼怪、害人之物,如果家有病人久医不愈,或家事不顺、灾祸不断,人们便张贴《镇宅神判》《天师》等绛州木版年画,请端公神医到家里捉鬼驱邪。其中,钟馗被民间当作是驱疫降鬼的一把好手,故有“钟馗贴家中,执剑斩妖魔,镇宅能除邪,合家享太平”“青龙降妖,白虎除邪”“天师宝号通三界,道法秒运透九霄”等说法,认为钟馗一出场,可团灭蝙蝠五毒,可去除妖邪鬼怪。在天师崇拜的民俗中,古代民众认知合乎天然之道的天师通常有起死回生、治病救人的本事,相关木版年画作品的印制过程中还会专门添加朱砂,用以增加辟邪“功力”。
作为绛州当地的一种民俗艺术,绛州木版年画一年一年按照人们的心愿完善、齐全,并不断向世俗方面发展,其中八方六合天上地下人间所有的神灵,都以人们的意志和需求各司其职,进行人格化的处理。如绛州木版年画《火帝真君》,病毒害怕高温,在疫情来临之时,司掌火焰的神灵可以利用火焰的高温让病毒退避三舍。还有神虎、神鸡、神牛、驱魔咒,只要能保民平安,驱邪纳福,就可以成为驱邪灭毒除瘟去病的神灵,受到民间奉祀。如绛州木版年画《满门吉庆》,画面中以黑牛踏小鬼瘟神,祈保平安;绛州木版年画《避瘟灭毒》中猛虎出没,呵退瘟毒。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也是古人防疫的一个重要时令,扫除久尘、插上艾草、佩戴香包、张贴福虎,用以压制春夏之交苏醒的五毒。人们会将此类镇宅驱邪的年画张贴于面门的照壁上,或是张贴于北房中门两侧,也会张贴在神龛内。
通过广泛的张贴、崇敬和祭拜此类绛州木版年画,赋予民众战胜瘟疫的勇气和力量。这些驱疫祈福的绛州木版年画,无不体现了人们祈求庇护、战胜瘟疫,从而获得幸福安康的朴素心理。绛州木版年画内容中传递出的民众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敬畏、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愿望,以及抗击疫情的不屈和坚持,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今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此助力抗疫,鼓励人们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驱瘟去疫。
吴冰 吴瑟/文 吴百锁/图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