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尊尊,大名叫赵卿鸟尊,我穿越时空而来,是青铜家族里第二个跟你们见面的朋友。
山西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这里有好多国宝文物,都站上了千年岁月的C位。我现在生活的地方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在这里,我也算是明星文物之一呢。我与鼎鼎一样,在地下已经埋藏了2500多年了,直到1988年,我才第一次与世人见面。来吧,再次认识一下我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动物造型精品迭出,尤其是鸟形器,殷商时期最常见的是鸮鸟形象;到了两周,鹤和凤更为常见;秦、汉文化则常见雁的形象。其中,尤以晋文化偏好美丽的凤鸟和凶悍的鸷鸟,以精湛的设计和铸造工艺将古代青铜艺术推向极致。
鸷是指凶猛的鸟的意思。关于鸷鸟在文献记载有:《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因此鸷鸟造型的文物在青铜器中也有出现。
▲赵卿鸟尊
赵卿鸟尊,酒器,通高25.3厘米,长33厘米,出土于赵卿墓。整体造型为昂首挺立的鸷鸟形象,形体肥硕,双目圆睁,腹部中空,与颈、喙相通,鸟嘴可以自由开合,倾倒液体时自动开启,复位时闭合,可防尘、防虫,设计巧妙。鸟背开小口设一小盖,盖有链条与虎形提梁相连。分铸器盖上的纹饰与整器的图案连接的天衣无缝,鸟双腿直立,足间有蹼,在鸟尾下还有一个虎形支脚,前足支地,后腿向上蹬,与其他两足形成三点支撑。这件青铜器通体浮雕翅翼,羽纹华丽清晰,富有层次感。鸟羽迎风飞舞的动态,将地纹与高浮雕的翅纹有机结合,使静中有动,加上前倾的动姿,使鸟既似刚刚收羽落地,又似在等待振翅飞翔,真实的反映出两周时期晋式青铜器清新唯美的风格。
▲晋侯鸟尊
在山西博物院也有一件鸟尊——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晋侯燮父的墓葬当中。晋侯鸟尊是凤鸟与大象的组合,而赵卿鸟尊是鸷鸟与虎的组合,这种多种动物的组合也是晋系青铜器的显著特点。《周礼·春官·司尊彝》中有与祀礼有关的“六尊六彝”的记载,“鸟尊”便是其中之一。从晋侯鸟尊到赵卿鸟尊,都彰显着先秦中国人对凤鸟和鸷鸟的喜爱。而鸟的生机与灵动,在工匠们高超的铸造技艺之下,被青铜凝聚成一个个恒久的瞬间,永世长存。
▲发掘现场
1988年发掘的赵卿墓,因从未被盗扰,保存十分完整,出土各类随葬器物共计3421件,仅青铜器就有1402件。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东周墓葬。被列为198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通过种种分析、研究,专家认为,这座墓葬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春秋晚期担任晋国执政卿达22年,雄霸于诸侯的赵简子。赵简子名鞅,谥号为简。他的祖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赵简子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他曾奉晋君之命平定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乱,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命家臣董安于修建晋阳城,开启了太原城的历史,使其成为赵氏的后方基地。在位期间通过九年的斗争,击败了晋国六大权卿中的范氏、中行氏,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在他当政期间,史称“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
西周时期,晋式青铜器无论是器型还是纹饰,都与王室风格极为相近。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大量的写实动物以立雕和高浮雕的形式出现在各种青铜器上。鸟类是青铜器动物装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装饰纹样,与器物造型巧妙结合,成为独特的晋式青铜文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的青铜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后世人把出于晋国的青铜器,归纳为晋式青铜器。晋国处于秦、楚、齐三个大国的半包围圈中,从“楚材晋用”“魏绛和戎”“胡服骑射”等故事中都可以看出晋国与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晋式青铜器汲取多种文化,以中原风格为基础,吸收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特色,成为中原青铜器的杰出典范。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