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阳曲史家庄帖木儿三塔

阳曲史家庄帖木儿三塔

发布日期:2022-06-20 09:14 3279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太原市阳曲县史家庄村元代帖木儿三塔结构完整,时代特征明确,塔铭历史信息丰富。史氏家族中的也先帖木儿以汉人身份出任达鲁花赤,提供了元代社会民族融合的典型范例,帖木儿三塔的文物和历史信息颇具研究价值。阳曲县东北方向35公里,接近与忻州地理边界系舟山南麓,有一处深山古村史家庄,村边存有三座元塔,号帖木儿三塔。


1.jpg

也先帖木儿塔


2.jpg

拜延帖木儿塔铭


  从阳曲县城出发,沿杨兴沟而行,在一处小岔口处进入北侧小谷,前行几里可见史家庄村在塬的北侧,北望就是巍峨如屏障的系舟山脉。史家庄堡墙尚存,东、西墙上各开一门,主街中心有号称家庙的清代建筑,庙内有几通清代墓碑残件,家庙东边的古井村民还在使用。出东堡门,即可望见帖木儿三塔。这是一处家族墓地,地表旧有的石人、石马等在前些年被盗,唯有三座元塔矗立。其中的东、西二塔为砖塔,中为石塔,三塔之间各距11米。中间石塔靠北,东、西两座砖塔基本在靠南侧的一条水平线上。从古代葬俗茔地昭穆次序看,中塔墓主为长,东、西塔墓主应为其后裔,又以东为上、为长。三塔前有一石印,或为希冀墓主来世如在人间一样仍保有权位。


  东塔即元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塔,为三层密檐砖塔,平面八角形,高约7米。每层出檐叠涩砖砌,逐渐收分。檐下仿木结构砖雕斗栱、普柏枋、阑额。第二层四周设勾栏,浅雕菱花、万字花纹等,塔刹叠涩砖砌,上置宝珠。第二层南面嵌一石碣,上刻塔铭:“至正拾年五月初一日建宣授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铭砖塔一座男和卿、和甫、君卿”。可见,也先帖木儿墓塔为至正十年(1350年)也先帖木儿诸子为父所建。


  中塔史仲显墓塔为经幢式八角石塔,高3米,石座和仰莲为塔基,上有仿木出檐、仰莲座,上为塔刹宝珠。塔身有收分。塔身正南立面上部线刻莲台上的菩萨像,下刻铭文“史公仲显之墓铭”。其他各面铭文记述史家数代谱系,后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正南面右侧立面,即第二面,铭文先列史氏三代世系:“祖父史智祖母刘氏父史仲显母宋氏田氏杨氏王氏(田氏以下三人低一横列)”。


  仲显名下子女分列也先帖木儿与史彦昌,右侧题:宣授忠翊校尉前邠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事奥鲁劝农事也先帖木儿夫人韩氏忙几真孙男史和卿新妇康氏史和甫新妇杨氏孙女锦枝”。


  和卿、和甫与东塔铭上也先帖木儿之子名字一致,可能即韩氏所生。史仲显名下又题:“男史彦昌妻郝氏孙女满儿锦兰。归妇刘郎妇婿刘仲起杨郎妇婿杨子安刘郎妇婿刘子成”。


  以上列出史仲显的子女有二子,也先帖木儿、史彦昌,三个女儿和女婿。后又记:“邠州跟随官差三水县首领郭全用面前刘的□□”。可见也先帖木儿任职邠州时的属下曾参与建墓塔事。

  铭文记载史彦昌妻为郝氏,也先帖木儿妻室有韩氏、忙几真,忙几真显是蒙古名,称夫人或为官赐。


  以下的第三面记录史家谱系:“一元祖忻州定襄县乌苏村。次后分居到史家庄住坐到今计五。皆立石……岭北五州等处都提领定襄县南邢石匠薛仲钦弟薛子安”。可知此支史氏是由定襄迁来此地。杨兴村南山白龙庙存金崇庆元年(1212年)碑,碑阴中有史家庄。可见金时已有此村,村名即由大姓史氏而来。


  下一立面第四面,迎风朝北,风化严重,铭文为:“记事/大德七年八月初七日戌时地震,平阳、太原损民□拾余万。地出泉眼,山崖□□。/维大元国大德九年五月二十日命工打造到石塔一座,立石塔人孝男/也先帖木儿书/史彦昌/”。


  大德七年(1303年)洪洞大地震影响竟波及了深山中的史家庄。可能史仲显墓因地震受损,有此兴造。此石塔为史仲显之子也先帖木儿、史彦昌为其父建于大德九年(1305年)。书丹者即也先帖木儿,其后各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


  达鲁花赤一职是蒙元独特官职,拥有强势地位和颇为广泛的管理权限。一般来说,担任达鲁花赤职位的人选首选蒙古人,退而求其次用色目人,汉人担任者极少,这一任职规则是元代通例。然而在山西的访古考察中,我也发现多位汉人担任达鲁花赤的实证。


  如代县杨家祠堂天历二年(1329年)《题世将杨族祠堂碑记》载杨思恭曾任代州达鲁花赤、沁县漳河庙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重修通玄先生庙记》碑阴提名载平遥大族杜丰长子杜思明曾任吉州路达鲁花赤。


  史仲显塔铭和也先帖木儿塔铭显示,也先帖木儿至少曾先后担任邠州、腾冲路两级达鲁花赤。


  杨兴村旧有龙兴寺,香火曾十分繁盛。现存至元十三年(1276年)残碑书丹者也是也先帖木儿。


  史仲显塔铭记载史仲显的妻室四人姓氏应均为非蒙古姓,其子也先帖木儿也应是汉人,并非蒙古人。曾有文章以为也先帖木儿即史彦昌。但铭文中二人名联署,非为一人。从两人的婚姻、子女情况看,也非同一人。


  也先帖木儿是汉人担任达鲁花赤职位的典型个案。蒙元汉人取用蒙古名者多有,最著名者为元末王保保,蒙古名扩廓帖木儿。蒙元时民族融合内涵丰富,汉人取蒙古名是蒙古化体现。也先帖木儿与蒙古女性结婚,有蒙古名,是担任达鲁花赤的重要前提。其原有汉名在塔铭中反而不见。


  据大德九年(1305年)史仲显塔铭、至正十年(1350年)也先帖木儿塔铭,也先帖木儿先后任邠州达鲁花赤、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去世时间未知,其任腾冲路达鲁花赤应在大德九年(1305年)到至正十年(1350年)之间,具体时间待考。


  也先帖木儿为汉人,与蒙古人通婚,用蒙古名,曾担任州、路两级达鲁花赤实职,并未因汉人不得担任达鲁花赤的政策而去职。


  西塔是拜延帖木儿墓塔,与东塔形式类似,同为三层密檐砖塔,平面八角形,高约7米。每层叠涩砖砌,檐下仿木构砖雕斗栱、普柏枋、阑额。第一层五铺作双抄,第二层四周设勾栏,浅雕葵花、菱花、万字花纹等。第三层四周设勾栏,檐下斗栱四铺作出单抄。砖砌塔刹。第二层正南嵌一石碣,题:“至正十三年五月十二日敬奉喃答失大王令旨管岭东三州打捕鹰房都禁山官 拜延帖木儿墓铭 创建砖塔壹座男脱因不花谭卿、祥卿、唐卿。”


  察合台后王有归附忽必烈的豳王一支,颇受重视。著名王公有喃答失,今甘肃著名的文殊寺石窟曾得到喃答失修缮,当时所立《重修文殊寺碑》为重要史料。据《元史》记载的豳王世系,喃答失应于1329年去世。后这支蒙古人与回鹘人融合,成为今裕固族前身。


  史仲显墓铭中有“岭北五州等处都提领定襄县南邢石匠”字样,这里的岭或指雁门关附近的太和岭。此塔铭中的岭东三州或为佛教圣地五台山范围。


  蒙古王公在各地多有封地。“岭东三州打捕鹰房都禁山官”是蒙古王公封地官员名。拜延帖木儿担任此职,应为喃答失所信用。拜延帖木儿墓塔立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距豳王喃答失去世已有24年。不过,墓塔为后人所建,立塔之时并非墓主去世时间。塔铭中的喃答失大王是否即是正史中的豳王后裔喃答失,尚存疑。


  也先帖木儿与史彦昌为史仲显二子,也先帖木儿应为长子,拜延帖木儿应是史彦昌之蒙古名。


  拜延帖木儿塔建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距大德九年(1305年)建史仲显墓塔,已有48年之久。


  可能在史仲显塔建立之后,史彦昌拥有了蒙古名拜延帖木儿,与也先帖木儿一样娶蒙古女性为妻,育子取蒙古名为脱因不花,可见史家庄史氏后裔拥有蒙古血统。另外三子名谭卿、祥卿、唐卿,与前述史仲显塔、也先帖木儿塔铭出现的也先帖木儿之子和卿、君卿名字中同有卿字,应是家族排行,为汉人女性所生。史仲显墓塔铭载史彦昌有二女,无子。拜延帖木儿塔铭中的四子应为其后娶妻室所生。


  与也先帖木儿塔一样,此墓塔不书墓主汉名,用蒙古名拜延帖木儿。


  由上,帖木儿三塔的建立时间次序为:大德九年(1305年)史仲显墓塔;至正十年(1350年)也先帖木儿墓塔;至正十三年(1353年)拜延帖木儿墓塔。


  帖木儿三塔所在是史家家族墓地。这里的元代墓塔一说曾有五座。早年三塔被盗,据传地宫内有砖雕、壁画、题记。现在东塔和西塔均已严重倾斜,可能与地宫被盗导致地基不稳有关。希望这一国保单位能尽快得到有效保护修缮,修缮之前应随时监控倾斜情况,进行必要支护。


  800年来,史氏族人在这农牧兼作的宝地定居,这里背山带水,左右沟谷,只有南面通向外界,外人初到,是不容易找到史家庄的。由帖木儿塔展开的史氏故事是元代社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实例,从深山古村延展开来的历史过程,是那么真实和亲切。


文字:刘    勇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