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沿着红军东征的足迹

沿着红军东征的足迹

发布日期:2022-06-23 09:45 20625人浏览 文章来源:吕梁日报


     “采来绚丽的霞光,用作鲜红的领章。摘下星星一颗,放在头顶闪亮”“那是蓝天的色彩,彰显博大的理想。那是坚实的丝线,织就革命的信仰”。换上中国工农红军军装,高扬红军东征的旗帜,仿佛行进在红军东征的行列中。耳畔红歌嘹亮,心头激情荡漾,一路上都沉浸在那个激情与战火交织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到达石口镇石口村——毛泽东路居地和晋西会议旧址。


       初夏时节,绿草如茵。几孔老窑洞隐在僻静处,仿佛一位安详的老人,沉默着,坚守着……真想不到就这么简陋的几孔窑洞,竟是轰轰烈烈的红军东征路居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讲解员低沉而充满磁性的讲解,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1936年3月22日、4月7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在交口及晋西一带与敌人‘兜圈子’,期间曾两次路居石口村。石口历来为战略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就筑有石阿城,是吕梁山中东西南北交通要冲。1936年3月24日至27日,中路军在石口、水头等地与闫军孙楚部发生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交口县地处吕梁山腹地,山高林密,四通八达,是晋西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2月25日红军东征部队东渡黄河,经石楼进入交口,到4月27日离开,共在交口(交口1971年建县,当时属地分别归孝义、隰县、灵石)征战62天;毛泽东率红军总部机关和中路军于1936年3月2日进驻交口,4月25日离开(期间曾3进3出),共在交口驻扎42天,在交口行程500余华里,途径50多个村庄,在7个自然村居住过,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先后进入交口的红军部队有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红三十军、黄河游击师等。


       交口是红军东征驻扎时间最长的县,也是红军东征在山西建立的最重要的根据地和战略支点,还是晋南区党委成立和驻扎地,晋西事变发生地及主战场之一。对于红军的到来,交口人民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那拥军、爱军、参军的军民鱼水深情如一股暖流,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红色的沃土,英雄们的事迹也在交口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不灭的荣光。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重走东征路,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在场人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没有毛主席的伟大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要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今天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幸福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使命和责任来珍惜、守护。


       在红军东征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交口人民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啃下了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如期完成了脱贫摘帽的历史使命。


        交口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走进石口镇南山百世食安园区时,只见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去,藤上果子千般俏,陌上绿叶正当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菜农兴奋地说:他们引进的西红柿新品种,是沙甜多汁的“普罗旺斯”西红柿,现在已开园采摘。普罗旺斯西红柿,目前共种植十个大棚,每天可以上市一千多斤,该西红柿口感好,营养高。由于采用吕梁山猪腐蚀的猪粪作为底肥,没有化学肥料、没有农药,更没有催熟剂,自然熟,沙瓤甜,既可以当水果吃,也可以熟吃,是西红柿中的贵族,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热情的菜农邀请大家进园参观品尝。此时正值晌午时分,虽是初夏,由于大家身穿红军服,身上早已渗出热汗,口干舌燥,看到那又红又大的西红柿,仿佛见到了大西瓜,想那又甜又软的果汁,就想马上摘一颗塞进嘴里。然而,我看见大家一个个都不好意思,像一个个乖孩子,一动不动。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定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红军战士在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里,都能时刻以“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严格要求自己,才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飞机大炮,建立起人民的政权。今天我们身穿红军服,也要用这样的纪律要求自己,“不吃农民的西红柿”,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它见证了我党的作风已经深入人心。


        离开百世食安,我们又来到辐射带动石口、康城食用菌发展的韦和和天麟香菇基地进行了参观。公司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各个园区,让大家深入了解到近年来交口资源整合、创新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成果。据韦和农业的负责人介绍“交口县食用菌从2014年开始起步;2018年食用菌规模2800万棒,2019年食用菌规模3000万棒,2020年食用菌规模3200万棒。产业覆盖全县7个乡镇和60%的行政村,发展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65个,培育500万棒以上示范乡镇3个,专业村52个,形成制菌一栽培一分选一烘干一包装一冷藏一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产业链吸纳劳动力5000余人,直接带动45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经过几年时间发展,种植规模占到了山西省的三分之一,成为了山西省重要的香菇产出基地县,年产值实现2.5亿元左右”。


        没有什么比看到家乡的产业调整与改革发展成果,更让人激动和鼓舞的!交囗的今天是充满干劲的,交口的明天更是充满希望的。目前,交口县政府已描绘出交口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建设全国第一家农业迪士尼,该项目一期规划总投资10亿元,选址位于交口县石口镇丁家焉村,有望于2023年底开园;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项目,对县城区云梦街、龙泉街和迎宾街三条道路进行改造升级,着力提升县城城市品位和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总投资2.08亿元,进行雨污水工程、自来水工程启动,进行桥涵、地面卵石垫层施工,力争在明年7月1日前铺油硬化;途经交口4个乡镇26个自然村的汾石高速在飞速兴建,离隰高速明年12月底具备通车条件;交口县国道209改线公路也正在紧张进行着;吕梁上海实验小学和幼儿园已做好明年秋季开学的工作准备;根据A3级通用机场布局情况显示,一座A3级及以上通用机场落地交口,用于自然灾害救援、紧急事件处置、城市消防、警务飞行、低空旅游、工农林作业等用途……交口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宏大的发展机遇期,未来的交口将在交通、商业、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大改变大发展,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给交口人民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字:卫彦琴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