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芦芽是一座山

芦芽是一座山

发布日期:2022-06-28 09:50 20734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这应该是天下最值得仰望的一支芦芽了,海拔2788米的高度,足以让三山五岳屏住呼吸,凝神注目。有诗以来,就有诗人赞美着峨峨高山,李白的敬亭山、杜甫的岱山、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庐山、寇准的华山……读来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犹如群峰耸峙。素有“诗豪”之称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更是给群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所有身赴空山登临绝顶的人都瞬间生发出“虽愧无仙骨,终能长道心”的千古喟叹。拨开时间的云雾,我们就可以看到三百多年前的傅山先生,当他慕名来到芦芽山,曾信手写下这样的传世佳句:禽向岩无句?神山秘不传,芦芽山一到,幽韵与谁言?乱涧鸣春雪,高松绿老天。西庵检行李,心失北沟边。


        作为明清之交极富盛名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文学家的傅山,对芦芽山情有独钟,在多首诗中反复咏叹这一山中奇峰。可以想象,胸有丘壑的傅山先生为芦芽山的幽韵折服的那一瞬,似有千言万语,又似乎找不到可以描述的语言,正是陶公笔下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某种意义上,芦芽山仿佛一壶天地间的陈酿,让人闻之则醉,醉了还不算,还要吐露真言。傅山先生曾说:“我本徒蒙庄。”作为承接庄子衣钵的后来者,傅山先生已深谙庄周梦蝶的深意。至于来到心上的是一座山,还是一支芦芽,他已不去分辨。既然眼前之景不可说,就不说吧,就当是一座高峰在向另一座高峰默默致意。因为,傅山先生已经有言在先:“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


        忻州宁武,偏处晋西北一隅,却因一支芦芽而独秀于苍茫的北方大地。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这无疑给来到芦芽山的人们一种豁然开朗的启示:山,才是人类之根。我们无数次的朝山拜石,也不过是在寻找自己的根,是返本,是归真。而《论语》早已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一个仁字,说出了世界的秘密,让我们深信,唯有仁,才是真正的生生不息。这也让我懂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悬棺,会出现在深林峭壁的芦芽山。君不见,落叶都在归根,何况人乎。


        山外有山,云外有云。想起陆九渊的“吾心即宇宙”,一个人的心,蓦然就大了起来。似乎,真的可以放得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很羡慕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且不说随时可以赏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光是那100多种名贵中草药,就足以疗愈身体与心灵的顽疾。山西的省鸟褐马鸡就常年生活在芦芽山上,它们靓丽的身影犹如姑射仙人,见到的人,真的是有福了。


        看芦芽山,有四种方式:春游,夏赏,秋望,冬观。无论哪一种,都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都如杨万里所说:“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关于看山,人们说得最多的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然而,当一个人遇上芦芽山……才知道何谓看山不是山,何谓看山是山。如果说,风吹芦芽,看到的是芦芽山的风度,那么,日出芦芽山,看到的就是芦芽山的光芒。


        再到芦芽山,我在马仑草原上独自坐了很久。这方圆6000亩的蒲团,真的是太大了。坐在上面,可以观天,亦可以观心。高处,有万里长空,一览无余。那种辽阔,那种蔚蓝,就像是让人重返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而在低处,每一棵草都像是故人,它们不说话,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尘世的脉脉温情。作为华北最大的高山草甸之一,这里的空气和阳光干净得令人恍惚。这时候,一个人即使携带了上万吨的红尘,也会被清扫得一干二净。这一次,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一句:菩提本非树,芦芽是座山。是啊,还有什么领悟,比得上人与自然的相互接纳。身边的芦芽嫩翠欲滴,一个人似乎正在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世上还有什么样的诗情画意,能够抵达这天人合一的人间妙境?


        有山就有水,而山水相依,才让纷扰的尘世间有了可以倾心相见的知音。古代奇书《山海经》这样写道:“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身为管涔山主峰的芦芽山,可以说是这列北方山系的灵魂。2005年,芦芽山万年冰洞成为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千年火山的邻居,这别有洞天的天地造化为每一个亲临芦芽山的客人呈现了一个冰清玉洁的尘外世界。置身其中,总觉得是进入了一条时间的隧道,也许,是这里的水太多了,流出了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剩下的就建成了美轮美奂的水晶宫,和那些美玉一起储存在芦芽山的身体里。可以说,苍茫宇宙,芦芽山一片冰心,尽在这绝世之美中。


        诗仙李白曾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芦芽山长达42华里的清真山古栈道,被茅以升誉为与长城、运河并称的中国古代建筑三大奇迹。对于这样的奇观,我其实一点不惊讶。面对芦芽山这样一座奇山,还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呢?就比如那澄清如镜的芦芽山天池,与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一样,成为罕见的高山湖泊群,传说有十六位帝王曾来过芦芽山天池,这天上的美景,一定有过令他们放弃天下的冲动。凝视天池,天在水中,水在天上,何止是可以洗尘,每一个镜中人都可以在此洗心,然后再轻轻地回到人间。


        宋代僧人释慧开写过一首人人尽知的诗偈,我一笔一划地写在芦芽山情人谷的水面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其实,诗里有的,都在芦芽山了。这里的春花秋月,这里的夏风冬雪,无不打上了芦芽烙印。有时候,忽然在别的山水间,认出芦芽的春色和秋色,就觉得是他乡逢故知。有时候,在南方看到荷叶如盖,在北方看到雪花如席,又会无端地想起那一支青翠芦芽。我想,这就是一方水土对一个人心灵的滋养吧!


文字:张   琳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