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中国最早的毛笔字——侯马盟书

中国最早的毛笔字——侯马盟书

发布日期:2022-07-28 09:10 29168人浏览 文章来源:临汾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后来一些诸侯国的国君因无法掌控封国内的卿族势力,又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现象。出土自临汾侯马市的侯马盟书,正是晋国君弱臣强、卿大夫之间彼此争权夺利的见证。


1.jpg



        侯马盟书,1965—1966年出土于侯马市晋国遗址。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文字可辨识的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


        侯马盟书是晋国迁都到新田以后的产物。出土“盟书”的侯马,古称“新田”,为晋国晚期的都城。正是在新田,韩、赵、魏三家分晋,结束了晋国的历史,揭开了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序幕。


        侯马盟书中的盟书又称“载书”,在古代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多为玉石薄片制成。


        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间为政治目的常举行会盟活动。比如,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在位四十余年,先后十六次会盟诸侯。会盟的重头戏是盟誓,盟誓有一定仪式,往往要坎牲加书,歃血为盟。其中的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神鬼。


        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


          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侯马盟书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书写于玉石上的这些文字,不但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也因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极具艺术价值。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