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感悟怀仁——大“仁”之美

感悟怀仁——大“仁”之美

发布日期:2022-08-10 09:40 30243人浏览 文章来源:朔州晚报


  那天傍晚惬意至极,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晋北的怀仁大地。我在朔州怀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操场上,看大朵大朵的云彩飘过教学楼,飘过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桃李园,飘向天边。我静静地坐在长椅上,感受怀仁独特的“仁”之美。


  仁:《说文解字》中讲“仁,亲也。从人,从二。”“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儒家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也被排在第一位。


  这个地处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桑干河上游、燕同盆地中部的城市,因晋王李克用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盟于云州东城,易袍马约为兄弟,有“怀想仁人”之语,故而取名为“怀仁”。如今我就倚在这座城市的怀抱中,观看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他们握手言欢同心同德的仁德之美。


  说来也算和怀仁有缘,爱人外甥前几年曾来这里慕名求学,后考上心仪的大学。我是第三次来怀仁,前两次和爱人驱车而来。这次在朔州文联组织下,有幸和一群作家来怀仁采风。两天的近距离接触,再次被它的雄浑大气所震撼,更被它的大“仁”之美所折服。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作家蒋勋先生曾讲过他最喜欢儒家的“仁”,他说善的本意便是仁,“仁”是儒家哲学最核心的东西,“仁”是种子坚硬部分最柔软的芽。他讲到生命的种子,用最柔软的方式突破坚硬的外壳,生长出更加柔软自然美丽的根茎和花叶来,这是“仁”最原始和最本质的意义。


  遥想儿时常拿着板凳跑到村中戏台前,和父母看上党梆子《七郎八虎闯幽州》《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杨门一家英勇忠烈,杨业抗敌绝食而亡,大郎、二郎、三郎与辽兵血战战死沙场,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杀敌的故事,把台下的我看得热血沸腾荡气回肠,那时戏中的故事,让我对爱国这个宏大的主题有了最初浅的认识。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在这里终于找到了戏中唱到的地方。如今虽然杨家将血染金沙滩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位于城西的宋辽交战的古战场还在,杨家儿郎遇难时用碧血染成的芨芨草如今高大茂盛,永久地记载着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爱国英魂。他们用坚强不屈的意志去抵御外敌入侵,用生命中最柔软的灵魂去呵护信仰与使命。


  我的心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重新回到现实。暑期的校园是静谧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已放假归巢。小小的咖啡屋在暮色中温柔地伫立,静等他们欢呼雀跃地归来。


  校园展厅内那些美轮美奂的陶瓷展品还在我的眼前晃动,或倚或立,飞龙潜鱼、人物花卉,日常器皿,目不暇接。想起周杰伦的那首《青花瓷》:“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一笑如含苞待放”。而这富有古典意味的青花瓷,还是从陶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陶瓷艺术在这里大放光彩,这所学校也为覆盖晋陕蒙、京津冀陶瓷业做着仁爱之事。


  两天时间,我有些眩目,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这里纵横交错融合辉映。图书馆内如脱僵骏马腾空而来又绝尘而去,饱含了天地之灵气的书法,有着厚重的文化之美;城郭外“一番桃花李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大片大片一望无垠的草原,尽显自然生态之美;养老院里那些如孩童般开心地做着游戏的耄耋老人,不再为名利所累,回归本真尽显生命质朴之美;国家级龙头企业金沙滩羔羊肉业公司独领风骚勇立潮头,展现开拓奋进之美;还有那位立志做生态果蔬被晒得黝黑的仁义汉子的拼搏追梦之美,都在述说着生命最本真最原始的大“仁”。


  夜色来临,天边三三两两的云彩,在接近夏夜的时候变得漆黑。该回宿舍了,武国文老师在远处叫我的名字。这位曾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的从事金融行业的怀仁文友,我早闻其名,这次采风总算得以相见。他高高大大,是典型的塞北人,采风期间,那位看上去不比我大几岁的怀仁文联主席陈永全、张全友老师还有他,他们作为怀仁东道主忙前忙后。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他们看似坚硬的外表下,闪耀着一颗颗金子般的良善之心。


  我要回去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交融还在历史的上空回响,如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怀德仁里”的塑像永久地矗立在这个城市的中央。一切发生的都值得怀念,这片土地的舞台宏大,这里的每一个生灵、每一个物件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的身上镌刻着怀仁的大“仁”之美。我作为一名旁观者,感悟这里的白塔、金沙滩、清凉寺、牛羊、沟壑,还有这座具有现代化的城市,以及这个夏夜的薄纱、微风,还有那些遥远的沧桑的历史。


文字:史慧清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