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期,我像听神话故事般听说过窑洞。大人们为了抬高四合院的身价,不惜把窑洞贬低到丑陋不堪的程度。由此,使我认为窑洞又黑又脏又窄小,只有山区那山汉和山婆娘才无奈地守护它。直到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去河曲县下乡,在路上还为住窑洞心中揣着一朵犯愁的云。
抗战时期,第二战区与山西省政府驻扎于克难坡,修建了大量的窑洞
然而,真正见到窑洞以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意外。原来,窑洞的建造个性,十分突出地显现了与山区气候恰当吻合的需求关系。成功的外形设计更有一种内在的底蕴,让人过目难忘。
山西农村的窑洞婚礼
芮城县的一位留守母亲,独自一个坐在窑洞里做着针线活
文水县苍儿会的一眼窑洞里,一个新娘坐在土炕上要出嫁了
我住的地方是县招待所一排五间的石窑洞。比城砖大三四倍的青石条,棱角整齐清晰,纹道倾斜有序,一层层见高,造就了一孔孔圆券窑洞。出檐不深,窑顶却装饰得稳中有俏。上圆下方的窗户,窗户一边是门,装有纸和玻璃,典雅内敛,其整体感与四合院迥然不同。而不同之妙,竟在于炫耀与展示了当地的地理水土和习俗风情,形成了黄河高原的独特风格。
山西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平陆窑洞里的新婚之夜
我来时正是寒冬季节,进得窑洞,温暖如春,宽敞明亮,整洁清静,好一处舒适所在。前沿窗户,后着炕头,炕上画有炕围,墙上涂有墙围,更显爽雅。不经意间,觉得脚下热乎乎的如踏炉板。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地底下生着地炉。一进窑门靠墙边,圆而略鼓的生铁盖,盖着炉口。炉中火焰通红,忽忽闪动,被风抽得“呼呼”作响。温暖的感受引起了我的好奇。经打问,方知炉身深藏地下,烟火顺着“人”字形地沟直通炕内,然后从后墙的烟囱内走向窑外。后来又见地炉是设在窑外窗台下的,暖地暖炕暖家,更卫生,更科学,更有优越性。
山西省平陆县的婚礼
后来去保德和偏关县下乡,还住过砖窑洞和土窑洞。保德县的砖窑洞,同河曲县的石窑洞相似,它的外表装饰得更精致,看起来更美观。特点是加厚了顶部和四面墙壁的厚度,以致在那么冷的风雪天里,尽管没有炉火,在窑内住宿一晚,觉得不冷不热,温度恰到好处,亲身享受了“家暖一盘炕”的心理体验。
窑洞内景
平陆窑洞内景
去偏关县瓷窑沟村的路上,远远望去,只见下边一排排窑洞,上边一排排窑洞,上上边还有一排排窑洞,窑上是院,院上是窑,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独特的风景令人陶醉。止步观赏,心中默默赞美,惟有山区才能看到这样别致的风光。进入村里才看清,高高的崖头,被铲裁得平平整整,几乎没有坡度的立面,挖洞成窑,有单孔窑、双孔窑和一进三孔的窑。土窑洞内部的特点是,靠窗户的前面是土炕,炕前是锅灶,靠后墙是一列橱柜。米面和使用的物件,均在一进三窑的对面窑内置放。没有围墙的院内,还有放柴、养羊、喂猪和牛驴生活的大小窑洞。而土崖上为什么可以挖洞成窑?当地人说,崖有立土与卧土之分,凡有窑洞者必定是立土之崖。
地窨院窑洞院落里的文艺表演
地窨院窑洞院落里的婚礼
地窨院窑洞院落里的学校
平陆东坪头村地窨院窑洞院落里的农家乐
住窑洞确有一种身在福地之感,难怪当地人夸耀窑洞是“冬暖夏凉的神仙洞”。岁月已流去几十个年头,但脑海里那冬暖夏凉的神仙洞,至今如在眼前。我是多么想再去山区一趟,再住一住那神仙洞,再享受一番那神清气爽、杂念全消的美好时光。
李彬信/文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