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陶寺遗址:不知惊奇宫阙,今夕是何年

陶寺遗址:不知惊奇宫阙,今夕是何年

发布日期:2019-08-23 15:39 3664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晚报 新华社



1.jpg

陶寺宫城内“窑炉”及其“操作坑”


2.jpg

考古人员张官狮介绍陶寺遗址出土文物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县陶寺乡,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考古发现,这里有一处面积约280万平方米的城址,距今4300年前至3900年前。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怎样的场景?考古过程中有哪些震撼、有趣的细节?陶寺遗址的最新发现又是什么?


一处擅长“功能分区”的史前遗址


        2005年至2007年,考古人员在陶寺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基址,在海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著名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队队长何驽介绍说,宫城位于城址东北部,面积有13万平方米,是遗址的核心区,也是上层贵族生活区。宫城内有大量残留的宫殿建筑基址,其中一处宫殿仅柱网结构就有286平方米之大。今天的人们可“脑补”其宏伟程度!


        宫城东南200米处是仓储区。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灰坑,直径在8米到10米、深4.5米。坑的边缘有环形坡道,沿着坡道转行就能到达坑底。令人吃惊的是,这种窖穴的环形坡道设计与2500年之后隋唐时期的窖穴如出一辙。


        城址西南处、远离核心区一带是手工业作坊区。2010年,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区域勘探发现,这里至少分布有陶器制造、石器制造等手工业。让人感到震撼的是,无论哪个制造品种,都有相应配套的房子、灰坑等。


        在这一区域,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回字形夯土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在周围十几平方米的众多“小房子”中,它显得特别“高大上”。考古人员推测,这可能是管理手工业生产的机构,同时能说明官营手工业作坊已出现。此外,陶寺遗址内还分布有平民区、墓葬区和祭祀区等,功能十分完备。


        “陶寺遗址整体布局体现出一种规划有序的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江涛说,即使具体到各个区域,也都有规划。


4100年前,这里就拥有了世界先进的天文学技术


        考古人员张官狮等人向记者讲述了观象台的发掘故事。


        最初,人们只是发现了13根有弧度的夯土柱,但它们排列独特,“墙不像墙,路不是路”,这引起了考古队领队何驽的注意。当时,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陶寺遗址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尧都平阳”,而《尚书·尧典》三分之二的内容讲的都是如何观象授时的天文学知识,因此何驽认为陶寺城址理当有观象台建筑。


        此后,考古人员用了两年多时间去反复求证、模拟观测。有一次,一位考古人员站在观测点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一道光从土柱狭缝照进来。“那一刻真是很神奇,观察天象是一门科学,古人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掌握,非常了不起。”张官狮说。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初步得出的结论,陶寺观象台形成于约4100年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除了这样的重大考古发现,考古人员还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不少生动有趣的遗迹。2006年至2010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种小型直立“窑炉”,旁边有椭圆形“操作坑”。窑分上下室,中间是镂空的窑篦。窑内有石头,明显被烧过。此外,还发现了封窑用的泥。考古人员会同饮食考古专家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做特殊美食的“窑炉”。


        “先把石头烧至高温,将火取出,把食物放置于上室,再把窑密封起来,是一种焖熟的做法”,何驽说,这种饮食方式不是中原传统,而是“异域风味”,且仅限于宫城内制作、享用,可见陶寺政权视之为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距“窑炉”不到10米远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宫廷“厨房”夯土基址建筑群,面积有200多平方米,位置在宫城主殿东侧、东南方位,夏商周三代“东厨”的宫室制度疑由此开创而来。此外,陶寺遗址早期王族墓地和中期王族墓地都有王墓、中型墓和小墓,阶级分化明显。


        陶寺遗址发掘者认为,陶寺王墓、宫城等所体现的“王权”社会,各类礼乐器所反映的“礼制”文明,以及最早出现的“铜器群”,均与夏商周三代文明以及逐渐形成的华夏文明有明显传承关系,是华夏文明众多根脉中的“主”根。


遗址发掘仅为总面积的千分之五


        2018年,在陶寺遗址宫城的城墙上,考古人员最新发现了一种“阙楼”式建筑。“阙楼”从宫城南东门的南城墙上延伸出来,共有两处。“平面图看上去就像靴子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级技师冯九生说,它有防御功能,也有礼仪作用。让考古人员惊诧不已的是,隋唐时期洛阳城应天门阙楼竟然与这种城门样式一脉相承。


        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考古实证表明,4000多年前,这里是一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一系列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就是尧舜之都。”何驽说,它提供了一个以政治为中心的国家都城遗址的范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核心形成的起点。


        考古人员也进一步证实:截至目前,陶寺遗址发掘面积仅为总面积的千分之五,仍有诸多谜题待解。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