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北周遗存乡宁千佛洞 千尊造像凿在巨石中

北周遗存乡宁千佛洞 千尊造像凿在巨石中

发布日期:2023-09-21 16:48 2337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临汾市乡宁县位于晋西南地区,黄河与汾河的夹角地带,自古以来是吕梁山南部城邑和交通要道。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独具特色的“鄂”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其中,营里千佛洞是吕梁山区仅存的几处早期石窟寺之一,内存佛像、车马等造型图案千余个,是我国早期交通史中的重要物质遗存。小编带大家探访北周遗存千佛洞石窟,置身“姑射山最秀之峰巅”云丘山,欣赏旖旎风光,一路向云端。


古有能仁寺北周凿石窟


  临汾市乡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西临黄河,与陕西隔河相望。因春秋晋鄂侯居住于此而得名称“鄂邑”。到了五代后唐时期,因避讳后唐主李国昌名讳,又把当时的“昌宁”地名改为“乡宁”,并沿用至今。


  开凿于乡宁县营里村南的千佛洞石窟又称“能仁寺”“石佛洞”,俗称“洞儿庙”,位于鄂河北岸山腰间的一块突出的巨石之中,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属吕梁山最南部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岩石为灰色沙岩,极易风化。


  千佛洞石窟坐南朝北,下方有一座寺院,即能仁寺。窟门外有时代不明的残经幢1块和残碑2块,其中一块《创建茶房碑记》的残碑上记载有“营里镇东北古有能仁寺千佛洞”。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创修的《乡宁县志》卷六也记载着“能仁寺,治东十里”。从这几处记载便可知寺院的创建年代早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后来,有文物专家从洞窟形制、造像、供养人服饰、题记内容诸方面分析,石窟的开凿时代为北朝晚期的北周。如今,洞内现存佛像951尊,刀法简练,各不相同,具有北朝至隋唐期间的风格。


  乡宁营里千佛洞石窟洞中有朝向黄河的开口,从洞内即可鸟瞰黄河,欣赏到乡宁县境胜景,十分壮观。


造像形神兼备呈现“S”曲线


  来到营里村一处茂密的山花中,远眺悬崖间有一座两进院落的寺庙,规模不大,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建筑。拾阶而上,巨石就在建筑群最后,千佛洞则成为寺后佛堂。


  千佛洞为单间石窟,门框为4块雕刻而成的条石连接而成,后来加筑石块与青砖砌成拱形洞门。洞窟内空间不大,平面呈椭圆形状,石刻璀璨满目。


  进入洞窟,正面和东西两侧洞壁上都凿有佛龛,佛龛上都雕刻有一佛二菩萨,雕工细腻,形象逼真。佛像长颈,坐姿、服饰因风化严重漫漶不清,头后刻有黑褐色圆形火焰纹头光。两座菩萨造像分别立于主佛左右,因风化严重形象不清。此外,佛龛周围呈现多排的小千佛龛已全部脱落。


  值得一提的是,洞窟西壁上雕刻的菩萨略侧身,站立方向呈135度夹角。菩萨体态优美,比例匀称,小腹突出,从侧面看身体略呈现“S”曲线。东壁尖拱形龛楣上还雕有双龙,龙首相对,四爪蹬踏有力,呈现一种攀爬状,龙尾长而与身体平行。双龙牙齿外露,口吐莲花,惟妙惟肖。龛四周布满了小千佛龛,左侧和下侧的已风化脱落。


  窟顶中心为一复瓣式莲花藻井,大部分已风化脱落,只剩部分残存。


排列11层浮雕再现礼佛仪仗队


  进入千佛洞洞窟内,仔细端详会发现佛龛下方排列着11层供养人浮雕,很是壮观。图案大致可分为《骑马礼佛图》《骑马坐牛车图》,从图上可看出,在黄罗伞下,有位挽着发髻的妇人骑着马,几名侍女簇拥着对方紧随其后;牛车则是由车辕、车轮、车厢组成,车厢板上有车窗,厢顶上覆盖着蓬盖,拉车的黄牛四蹄攀爬有力,瞪着眼昂首向前,表情非常生动。


  千佛洞石窟供养人浮雕生动再现了供养人骑马、坐牛车礼佛的仪仗队场面,对研究我国中原地区石窟寺的形成、发展,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古代交通设施的设置规制,均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左壁供养人浮雕雕刻人物多达百人,题记字数达700多字,这些窟主名衔有邑子、邑主、开明佛堂主、开明大佛主、妇女副齐主等28种称谓,官职名有中正翊军将军、威远将军、城备都督、刺史、县令等13种,地名有襄州、前州、相州、欢县等14处。


  洞窟除三大龛、供养人浮雕、窟顶及所有雕刻外,其余空间全部布满小千佛龛。小千佛龛大小不一,龛最小者宽8厘米、高10厘米、深2厘米,最大者宽13厘米、高20厘米、深4厘米。由于风化剥落,现存700多个龛,每龛旁都有五字题记,多为邑子加上姓名,大概有100多个姓氏。这些均为研究北周窟主名衔、姓氏、官爵名、地名等方面提供了详实资料。


  此外,从石窟本身来看,为官方和民间共同开凿,造像雕刻水平较高,不失为北周石窟造像中的佳作;从造像样式来看,受到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大型石窟及周边许多中小型石窟的影响。


  时光流逝,虽然能仁寺当年的风光不再,但千佛洞留存的历史遗迹仍吸引着周边游客到此访古论今。


众多古迹诠释历史云丘峰巅孕育文化


  乡宁,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名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古迹众多、风景秀丽。除了千佛洞,寿圣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战国荀息墓、宋代柏山寺、明代结义庙、清代杜家院诠释历史。


  寿圣寺创建于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茸。现仅存正殿和钟楼,正殿为宋代原构,钟楼为元代所建。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的结义庙是乡宁县古建中保存至今比较完好的建筑群,木石雕刻艺术都是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此外,乡宁云丘山、峰岭、万宝山、云泰山、高天山风光旖旎,尤其是素有“姑射山最秀之峰巅”“河汾第一名胜”之美誉的云丘山神奇俊逸,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和文化”,成功创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丘山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西临黄河,东近汾河,拥有世界罕见超大自然冰洞群,距今已经有300多万年的历史。云丘山还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建筑古村镇群落。其中,塔尔坡古村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因老子李耳曾下榻于此而得名,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正是由于云丘山西临黄河,是山西黄河流域哺育出的文化缩影,它集美景、历史、民俗于一体,因此确定云丘山为大河论坛永久会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说。  


  文字:田   璐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