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旧貌
右玉三十二长城
天镇保平堡长城
左云镇宁箭楼
广武长城
代县白草口长城
左云八台子长城与教堂遗址
大同古城
灵丘狼牙口关
偏关老牛湾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我国长城的修建,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冷兵器时代,其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方式,受到了历代君王的信赖,使其不断得到传承、发扬和更加完善。到了明代,更是将长城的修筑发展到了顶峰,最终形成了东起鸭绿江畔的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的长城防御系统。
作为当年防御蒙古各部落侵入的前沿和防守京城的主要屏障,明朝自建立起,就把山西作为重要的防御地区。早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就以大同为中心,建立起了相应的军事防御设施。后又随着九边军事重镇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大同设立了大同镇,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在偏关设立了山西镇(太原镇、三关镇),后又增设了隶属真保镇管辖的部分长城。
2020年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山西省境内的李二口段、茨沟营段、娘子关段、镇边堡段、新广武—白草口段、宁鲁堡—八台子段、右玉县二边段、老牛湾段8段明代长城上榜。
文/图:张向东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