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古牌坊前阅沧桑

古牌坊前阅沧桑

发布日期:2023-12-07 16:27 19706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晚报

  

忻州古城泰山庙木牌楼冯晓磊摄


五台山菩萨顶康熙御制木牌楼焦瑾琦摄


五台山龙泉寺石牌坊宫爱文摄


原平朱氏石牌楼王文君摄


偏关张氏节孝牌坊偏关县融媒体中心供


忻州古城王家木牌楼张存良摄


原平朱氏石牌楼王坤摄


  从一个地方遗存的古牌坊类别中,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经济状况、社会风气和文化走向。政治清明的地方,旌表官员的政绩坊多;文化昌盛的地方,旌表文人的功名坊多;商业兴旺的地方,旌表商人善行的功德坊多。在忻州古城的南北大街上,由南往北,曾有四大牌楼,皆为连三规制,即四柱三间,土木石结构,上部为歇山式楼顶,中间的一间较大,两边略小。红柱支撑,斗拱托起,碧瓦轻覆,美轮美奂。王家牌坊是为纪念忻州人王治所建,王治是明代进士,曾任太仆少卿、太仆正卿,从三品。《忻州志》上介绍王治奋勇作战,斩获敌将,迁任吏科都给事中,审核开销,抵制腐败,是嘉靖皇帝器重的忠诚之臣、无私之臣。王治归乡后,兴学育人,桃李满天下,死后葬南张村。在忻州王氏宗谱中,尊王治为忻州王氏始祖。两道王家牌坊,并肩而立,位于顺城街和秀容巷之间。第一道牌坊匾额正面为“进士坊”,背面为“连登科第”,第二道牌坊匾额正面为“太仆正卿”,背面为“祖孙继美”,以记其功绩表达崇敬。在古城打磨巷口,跨南北大街,曾高耸三层过街木牌楼,正面匾额上书“百业臻荣”,反映了忻州工商业的繁荣景象,背面是“精勤信必”,凝练了忻州人勤劳敬业、诚实守信的经商品格和奋斗精神。而周家巷口的周家牌坊,木结构彩画,为朝廷敕造,所赐匾额上书“公益梓里”和“周氏矜式”,对周家为社会的贡献给予褒奖和肯定。


  古牌坊中有许多是艺术珍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造者的匠心独运、精益求精。五台山龙泉寺始建于宋代,民国初重建,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坊,堪称我国汉白玉石雕建筑艺术珍宝,是定襄县宏道镇的胡明珠率众,用了六年时间完成的。石牌坊高9米,宽14米,四柱三门,上盖三个楼头,分上下两层。寺院当时在全国投标招贤,胡明珠带着设计图纸和小样数次前往寺院面见老僧,心诚则灵,胡明珠最终中标。在胡明珠亲自组织指挥下,1925年秋工程破土动工,由山西、河北的百余名匠人共同雕建,历时六年,终于在1931年秋落成。石牌坊形制刚健挺拔,通体精雕细琢,花草细如发丝,鸟兽呼之欲出,中央雕刻着“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竖匾上是“峻凌霄汉”,仅蛟龙就有108条,狮子20只,姿态各异,生动逼真。这一不朽杰作,为我国雕建艺术史谱写了新的一页。胡明珠这颗民间艺苑中的“明珠”与龙泉寺石雕牌坊同放异彩,万古流芳。


  在原平市城西的阳武村,有两座朱氏牌楼,亦名朱氏石坊,是由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修的节孝牌坊。原为三座,现存两座,主坊落于村中,配坊建于村外,两坊均为石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访畴在历史上众多的将相中,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可能在原平当地多有名气,放眼全国来说,知道其名的就少之又少了。他建造的这两座牌坊,让他名垂千古,也让原平增色不少。武访畴足迹踏遍陕西半省区域,清正廉明,兴利除弊,体恤民情,深得民心。咸丰初年,朱氏去世,武访畴丁忧归里,从此放弃仕途,主讲于汾州府(今汾阳)西河书院十余年。武访畴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才。武少时体弱多病,面容清瘦,母亲劳心抚育,调护衣食,但在读书上从不姑息迁就,终使其发奋读书,考取功名,母亲居功至伟。武任凤翔知府时,祖母病重,母亲终日服侍左右,食则奉膳,寝则同榻,洗衣拾秽,毫无怨言。祖母逝后,母亲扶柩回乡,犹恐拖累儿子,其大节大孝大义为世人称颂。朱氏守节24年,享年七十余岁,在当时已是高寿了。


  该石牌坊为四柱三楼,重檐歇山顶,栏板内剔底雕刻着一幅幅人物故事图案,正前为四等身力士,分布均匀,栩栩如生。石牌坊雄伟气派,后面有一座影壁墙,墙的中间是一组石雕“福禄寿三星”。柱子基座上还雕刻了一组“胖娃娃”,体现了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麒麟作为一种吉祥兽,被广泛运用于牌坊上,因为其有“送子”的寓意。龙的形象也被雕刻其上,因为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后影壁上还有一副对联,旌表了朱氏老太太的一生:燕缕凛清操冰霜奇节,鸾书辉彤史闺阁完人。上下檐额雕有二十四孝图及人物花卉等吉祥图案,坊前设有石狮、旗杆各一对。石牌坊旁边还有一座砖砌的碑亭,这座碑亭,据说是武访畴的门生为他所立。武访畴不愧为人生赢家,先当官后教书,可谓功德圆满。配坊位于村南,高8米,为四柱三门,单檐歇山顶,规模略小。有学者认为,这座牌坊不是贞节牌坊,是武访畴功成名就之际,为其太爷、太奶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三代七人所立的牌坊。牌坊上雕刻精细,几乎没有空白之处,到处是吉祥图案。


  在五寨县三岔堡,有一座大牌坊,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距今已有442个春秋,牌坊呈三顶叠衬“品”字形制,门高大而开阔,微风徐来,铃声悠扬,匾额正面题“正位居体”,背面是“大观在上”。在当地人心中,大牌坊就是一座“神楼”,护佑着五寨人的平安吉祥,在游子心中,它就是家乡,就是乡愁。


  忻州,文化遗产甚多,古牌坊四处可见,高大巍峨,古色古香。每每看到这些恢宏的建筑,受到震撼的同时,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慨涌上心头。在历史的风雨中,这些高大的牌坊,默默地耸立在那里,留给人们一种宁静之美。


  古今多少事,

  尽在牌坊中。


  牌坊不仅是一种装饰,

  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牌坊不仅是一种模式语言,

  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古牌坊,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永远激励鼓舞后人……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