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圪台山(高平市野川镇圪台村),很多高平人可能并不陌生,即使从未到过或只是耳闻的人,也会用穷乡僻壤、山路崎岖的一个小村庄来想象那里,当然,也会有很多人知道那里曾经是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真正去过的人还会知道那里空气清新、林木茂盛,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但真正了解圪台村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圪台村并不是一个村,而是由十个小山村组成的,总面积达到了33.6平方公里,下面让我们随着航拍的视角来看看这十个各具特色的村庄。
范家岭村
地处圪台山北部,村庄坐落在山岭,地势很高,眼界开阔,站在村边,南可欣赏圪台、北田家、沟底风光,北可将沁水县柿庄河谷尽收眼底,可以称得上一处赏景作画、拍摄留影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全村有37户,90余口人。
相传该村原是一范姓人家在此居住,因此称作范家岭。因这里土地肥沃,靠种养殖逐渐富裕,后有两户牛姓人家逃荒至此,被范姓人家收留,定居于此。多年后,范姓家族在南方做生意发迹,并保村人平安,由范姓家族出资、牛姓家族出工建成一座四合院观音庙后,并在村周呈三角形种植三颗松树。次年,举家南迁,仅剩牛姓家族在此繁衍生息,至今该村别无他姓,都姓牛,但为了感恩范家收留之恩,至今一直未改村名。
山头村
位于圪台山东北部,村庄因建在山的顶部而得名,村四周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全村50户,共132口人。
村中一棵古槐,历经岁月剥蚀,现仅剩半边树皮在坚强的支撑着依然繁茂的枝头。村中有一处70年代兴建的、保存完好的,当时十分流行的大队部门楼,门楼的最上方有水泥堆成的红五星图案,红五星图案下方,中间堆有“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八个大字,两侧水泥堆有“抓革命、促生产”标语。
村外南侧有座古庙,有明末清初壁画,甚是工整,具体年代不详。村外西侧有棵古松,松粗三围,枝奇叶茂,状若蛟龙盘地,扎根峭壁的古松,穿梭岁月,傲然挺立,阅遍红尘后的沧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
沟底村
在魏巍圪台山西北,高平、沁水交界处,几条山沟交汇的谷口,有一个神秘的小山村—沟底村。
沟底村是圪台村的一个自然村,仅有十余户人家,相比居住在村庄对面山腰的天神头和上方山腰的圪台村来说,这里称作沟底,一点都不夸张。沟底村四面环山,峭壁绕村,山村长年云雾笼罩,清幽而神秘。村北一条小溪川流不息,流入沁水县柿庄境内。
村中有一古庙,正殿壁画为反清复明天地会组织的会旗,在门后墙壁上书有天地会组织架构,古庙门口,有一个用沙石砌成的九米见方、五米高的石台。据村民口口相传,说是在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年间,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想借助起义军得到推翻清王朝的目的,于是联手反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地会秘密潜入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少有人烟的沟底村开展活动。石台可能是天地会接纳会员、组织、观摩、指挥会员训练以及瞭望周边环境的场所。
古庙后有一颗非同寻常的茶树,前些年还常有知情的南方人不辞远行劳苦前来采茶。据说天地会的首领大都是南方人,有品茶习惯,便在此地种植了好多茶树,现存活的仅此一颗,且一半枯萎,一半还活着。
在这个小山村,到底藏匿着几多神秘,亟待考古学家来揭开神秘的面纱。
天神头村
天神头自然村位于圪台村委所在地黑虎庙之北,与圪台自然村遥相呼应,是圪台山居住人口最少的一个村,全村仅有9户,16口人。
该村位于半山腰,通村道路十分陡峭。沿村路向上200米,有座天神庙,为道教建筑,玉皇大帝掌殿,佑护全村平安,有一侧殿供奉牛王老爷,保佑全村牲畜安康,天神头村名也因庙号而得。据村中老人讲,在古时候,有一天早上,村中所有的牛瘫卧在牛槽后,冷汗直冒,情急之下,村民到天神庙上香祈求,后来全村耕牛转危为安,遂始建牛王老爷侧殿,这也反映了农耕时代,人们对耕牛的重视。
庙门口不远处,土岭上有一棵古松,树冠如伞,迄今已有200余年,与古庙相呼应,古朴灵秀,浑然天成,已成本村一景。秋天到来时节,漫山红叶红胜火,韵味十足,似在喜迎八方游客。
圪台村
圪台自然村位于圪台山西北部,全村有42户,117口人,毗邻沁水县,依山而建,和沟底村同在一面山坡居住,沟底村在山脚,圪台村在山腰,沟底下和圪台上是就地势而言,因此就有了沟底村,自然也就有了圪台村。抗日战争时期,高平民主抗日政治部曾驻扎于此。
全村村民全为“韦”姓,据说明清时,有一韦姓大户迁徙至本村,始建佛爷庙祈求村安,该庙座西朝东,每逢节日村中人都到庙中烧香祭祀,大门两侧各有一颗紫檀树,树干挺拔。村北有颗300年树龄的迎客松,甚是壮观。村中有颗参天古槐,村南有三颗古松,屹立悬崖乱石中,枝干苍劲叶郁葱,风吹雪压显峥嵘,百折不屈不老松,见证了圪台村的兴衰荣辱、贫穷和富足。
在村南平台上,建有观景台,可俯瞰周边山村美景。
模凹村
模凹村位于圪台山的西南部,是圪台村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全村有100户,300口人。
模凹村三面环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村西北魏石窟居于山腰,鲜为人知。村中古槐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
1942年春至1945年6月,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曾驻扎在模凹村的古庙内,并在这里放手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组建地方武装,巩固地方政权,建成了我市的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领导和指挥全县人民与日寇进行了不屈不饶、灵活机智的斗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夺取抗战胜利和高平解放谱写了光辉篇章。
模凹村高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现有保存较完整的县长室、办公室、拘留室、民政科、厨房、地道等设施。为缅怀先烈遗志,继承革命传统,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野川镇在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对面建起了抗日战争高平纪念馆。
秦家沟村
秦家沟是圪台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圪台山腹地,村庄坐落在一面层林叠翠的山坡上,全村41户,114 口人。
秦家沟村都姓“安”,因何叫秦家沟,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据村里老人讲,这里原有两户安姓人家,从一个地方来,但非亲非故,一户居住在沟南、一户居住在沟北,各生有一男一女,因争地发生打斗,之后互不往来。两户的儿女在山沟沟里十分寂寞,不顾家长的反对,常在一起玩耍,日久生情,两家儿女渐生爱慕之情,经邻村媒人说合结为亲家,因居住在山沟,取谐音就有了秦家沟。
秦家沟村被群山环绕,村中古槐、古松、紫檀等树种繁多,极具考古价值,给小小山村平添了许多灵气。在村子周边,有上百亩的梨园,梨花盛开的时候,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是秦家沟最美的时节。
十字岭
十字岭是圪台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圪台山腹部,居住在圪台山上的人们,南来北往都要途径此村,可以说是圪台山上的主要交通要道,故而称为十字岭。
十字岭是圪台山最高的山峰,海拨1660米。村北建有观景台,可远眺沁水、长子那绵延起伏、雄伟壮观的群山。夜晚,可看到长子、长治城里如星星般闪烁的五彩灯光。
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盛。在改革开放之前,相邻乡镇的中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十字岭周边的山林里采集药材,作为勤工俭学的主要活动项目。如今虽然集中于此采药已不多见,但常见周边中医到此采集中药,由此可见,此地药材种类繁多,而且名贵药材众多,价格不菲。
十字岭作为圪台山主峰,自然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县政府驻扎模凹后,为保卫政府机关安全,县游击大队驻扎在此。1943年6月上旬的一天,驻高日军倾巢出洞,到圪台山模凹村来围剿我抗日民主政府,政府领导达到情报后,立即组织县游击大队、公安局和圪台民兵在十字岭设伏,打了一个痛歼日寇的漂亮阻击战。
北田家村
北田家村是圪台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圪台山南部,村落坐落山头,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当地人又称此村为南圪脑。
该村现有45户、116口人,都姓田,供奉一个祖坟。相传,一户田姓人家逃荒到此,见这里虽山大沟深,却林木茂盛,绿水长流,又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于是便在此处落脚,繁衍后代。
村中有两棵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槐,且枝繁叶茂。在村西南有一颗难以寻觅的,树龄达350多年的硕大核桃树,呈圆冠状,占地约400平米,树围约六米,三个成年人展臂难以合围,此树虽年长,却枝繁叶茂,秋季果实累累,一颗树竟能收获400余斤核桃,这在当地核桃树中独占鳌头。
高平县抗日民主政府迁至模凹村后,县政府下设的公安局便驻扎在此,村里人积极配合公安局工作,曾为保护县政府工作人员安全和抓叛徒、特务做出过很大贡献。
佛儿凹
佛儿凹地处圪台山西南,是圪台村委下设的一个自然村,全村9户,26口人。佛儿凹村梨树成片,绿树成荫,村中有两座古庙,山神庙位于村东,村西有如来佛庙,系村旧佛爷庙重建而成,据村中老人讲,佛爷庙始建年代不详,后来信男信女便在佛爷“耳朵”位置建村,故称“佛耳凹”,后人叫成“佛儿凹”。
人们站在村东山头,远眺本村,村庄依山而建,山峰凹凸叠起,古木参天,颇具江浙风格,早晨红日薄发,云雾缭绕,颇有几分佛家仙境之美。
圪台村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受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限制,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就业难的情况曾经一直困扰着村民,近年来随着野川镇圪台村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搬迁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安置区位于镇区大野川村,今后这些难题将得到有效改善。
2018年野川镇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确立了打造“诗和远方”为主题的“乡土田园——运动小镇”,“一村一园三区”发展布局。其中三区为:民宿康养区、户外运动区、生态种植区都将紧密围绕圪台村开发。
民宿康养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利用10个风景别致、林木清秀、各具特色的小山村,发展风格独特、档次不一的民宿康养,盘活空闲房,民房变客房,吸引市民上山下乡,形成10个小村200个农家院1000人的接待能力。今年在圪台山最小的一个自然村佛儿凹村做示范,现已完成整村搬迁和改线入地、民宿村改造设计,8户民宿改造正在进行,明年春季可改造成独具太行特色的民宿康养示范村,为引进社会资本在其它村发展民宿康养造势和提供样板。
户外运动区:立足生态和区位优势,在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山地自行车比赛的基础上,按照山地自行车骑行、自行车速降、汽车越野、摩托越野、山地越野等赛事要求,以圪台山为核心,将韩家庄、杜寨水库、大西社等村连片规划设计,建设20、40、60、80、100公里的运动赛道;利用五龙庙和正嵩山两个节点的地形优势,建设户外运动服务中心、野餐露营中心和婚纱摄影拍摄中心,着力打造山西省户外运动健身基地。目前,已完成五龙庙和正嵩山两个景观节点的初步规划设计,完成接水、接电2500米,石板铺装步道1500米,修砌石墙2800米。同时,农村四好公路铺设路沿石1300米,路面处理全面完成,预计11月底可完成10公里的铺装任务。
生态种植区:圪台、沟南、李庄等村整村搬迁到镇区后,群众搬下山,土地(8000亩)怎么办?为此,我们依托圪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市供销社丰田农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的方式进行规模经营,形成以种植小杂粮为主,中药材、油菜、油葵、旱瓜为辅的生态农业种植区。既为搬迁村民解决了种地的后顾之忧,又为神农氏农产品有限公司小杂粮加工提供充足货源。目前,市供销社丰田农业种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3000亩,圪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种植连翘120亩,今年冬季全面完成土地流转、托管工作。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圪台山必将成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宜留宜游的世外桃源,成为高平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座金山。(赵素宾)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