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位于晋水之滨的晋祠,最初是为纪念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武王之子唐叔虞而建;而其中的主要建筑圣母殿则是为了奉祀武王的妻子,即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所建。
三千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诸侯,屏藩王室。然而,宏图大略的周武王完成统一大业后,诸多政治理想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年幼的周成王登基,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周公一生的功绩在《尚书大传》被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
成王姬诵有个弟弟叫叔虞,他们也是同母兄弟。其母亲叫“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有一次,兄弟二人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旦,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桐叶封弟”告诉我们:当权者应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后人为了祭奠唐叔虞,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当时叫“唐叔虞祠”,后来更名,就是今天的“晋祠”。晋祠的主殿“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殿内居中供奉的彩塑,就是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