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深山藏古寺,文物出尘埃

深山藏古寺,文物出尘埃

发布日期:2019-09-10 10:37 3974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太行山大峡谷,二十多年来我拎个相机,将这里的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转了个遍,甚至沟沟岔岔里那些名树怪石也拍了个全,却不曾到过这个小山村——寺上村。

 

1.jpg

 

  说是村,也就八九户人家,平时所住均是六十岁以上老人,也就二十来位,青石砌屋,石板铺路,石磨石碾石舀石槽相围相拥,加之三四个毛驴,七八群鸡儿,熙熙攘,热热闹,土得可爱,俗得可亲。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寺上村,为何有这村名?说是该村古有一寺,寺在何方?何名?何方僧人?何时建造?一问三不知,就连白发苍苍的老者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不,为探个究竟,朋友张军林相邀,随同村里领导段主任等,在外工作的曹老板七八人数次来到寺上村。山水潺潺,柳叶泛绿,山环水绕,树木参天。三面环山,南向敞亮,小山村里别是一番天地,使人不由想起桃花源。

 

  一通石碑竖立在广田野地,碑高一人多,碑额数龙环绕,碑额篆刻竹岩寺重修记,文中隐约可见,明弘治八年,番国后主西阳王等字迹,下部却埋在土里,多深多大,仍无人知晓。众人反复诵读碑文,环绕猜测,总觉此处就是古寺所在,总觉这古寺规模宏大,于是村委组织人开挖,清理,试图一探究竟。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虽然我用相机拍照,回家亦反复查看,总觉少了半截,难以完全明白这碑文含义。二次又来,本想要邀拓碑师傅同行,却因天寒地冻,无人敢承揽。而此时已挖地数尺,地下所埋顿开,果然有一尺许古碑,更为奇特的是驮碑的石龟完好无损。在地边垅上也发现了数米长的石供桌,还不止一块儿、两块儿,又在一些百姓的石屋壁上发现带有花纹图案的石块,零散的石门墩,石柱子,甚至还有一个几乎与古碑额相等大小的石碑额,可惜破成两半,如此说来,此处还应有石碑,真是奇迹新现,古物重见天日。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好在我古文功底较好,对古物了解也算较多,又爱好文学书法,连认带辩,连猜带蒙,碑文全部转录,也就三两字儿实在破损难辩,而文意已完全明白。此碑立于明朝弘治八年,居今523年,此寺名竹岩寺,离长治市一百六十余里。当时就有旧寺遗迹,洪武初年师祖祥全鼎曾盖寺塑佛,后有寺住持广云及善士候欽等求布施重新修缮,直至晨钟暮鼓,朝香熄灯,赞礼有依,敬香有门,成一方之大镇, 作万姓之皈瞻,浩浩荡荡,巍巍然也。据村民讲,寺里的大钟大跃进时代炼铁熔化,传说木杆击钟,声传几十里外,钟声洪亮,余音袅袅。

  

  也,先辈人中果有奇人,造其奇寺耸立在奇景之处。幸哉,后人有幸目睹古物,又挖土寻迹,使文物彰显。睹物思情,五味杂陈。我有幸参与,先睹为快,命笔记之,聊慰众人。(田迎辉/文)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