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寻访黎城灵源圣井庙—— 建筑构造展现古人匠心独运

寻访黎城灵源圣井庙—— 建筑构造展现古人匠心独运

发布日期:2024-10-12 15:32 3879人浏览 文章来源:长治日报

  

  乡村古建见证了人文历史,经历过社会变迁,能在千百年的岁月里保留下来,并为世人所铭记,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近日,记者来到长治黎城县东阳关镇,寻访黎城人口中的长宁大庙。


  长宁大庙位于东阳关镇长宁村,故而得名,其实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灵源圣井庙。大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620平方米,是一处集元、明、清风格于一体,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属于我市重要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早期古建筑和地方文化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长宁大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正殿选材考究,用材宏大,保留了大量的元代建筑构件。献殿和戏楼式山门有明代风格,厢房呈清代特色,整体布局严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营造手法。庙内还存有清代地方名人诗抄碑。


  据当地人讲,大庙建成与一口“圣井”有关,相传这口井位于长宁村西面的长垣村,遇旱不涸、遇涝不溢,人们便认为有神灵在保佑,于是立庙供养井龙王,以表达对这口井的敬仰与感恩。


  早期,长宁大庙曾经香火鼎盛,因长宁村地处东阳关附近,是通往河北、河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往来商贾众多,这里便成为客商最佳的歇脚之地。


  如今的长宁村虽然也是2000多人的大村,但随着时代变迁,加之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已然没有了早年的喧嚣热闹,变得愈发寂静。游客身临其间,除了观赏大庙外,可发现村内街巷纵横,古宅旧址星罗棋布,此外还有遗存长达数千米的明长城,足以见证当年长宁村的繁华富庶。


  黎城县文博馆馆长赵晓辉介绍,为了保护古建,让更多人了解古建文化,长宁村目前配备5名文保员,分别负责长宁大庙及明长城的文保工作。此外,乡镇、村委会还组织文物爱好者成立志愿者队伍,守护身边的古建文物。这些编外文保员积极参与文保活动,为游客讲解古建知识,已经成为当地宣传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山西“古建游”的火热,游客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体验,隐藏在乡间的古建开始进入更多人视野。如今慕名前来长宁大庙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这与黎城县文旅部门的宣传工作密不可分。


  赵晓辉说,黎城县属于省文物大县,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21处,其中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19处,市保单位6处,县保单位88处。今年以来,黎城县积极与山西大学、长治学院合作,深挖文旅资源,探索“出圈”路径,先后在清华、北大校区开设文物展览专区,通过对外宣传,让更多的外地游客走进黎城,了解黎城古建文化。  


  文字:田彦君  贾贝贝  郝思毓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