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文化中国行——山西好风光】太原晋源区西寨村:守护历史根脉 留住乡村记忆

【文化中国行——山西好风光】太原晋源区西寨村:守护历史根脉 留住乡村记忆

发布日期:2024-11-22 11:47 21765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经济数字报


image.png

  阎望月正在向记者介绍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内的老物件。


  古村生活记忆馆是“乡村传统和现实最原始、最朴素、最根本的活动反映”的真实记录,传递着乡村和乡民的“记忆”。


  11月18日,记者来到太原市晋源区西寨村,这里坐落着一座明代关帝庙。推开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的牌匾。在这里,西寨村村民的生活百态跃然眼前。


  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的主人叫阎望月,正是他的坚持,让西寨村的历史得以留存。2013年,西寨村整村改造,阎望月怀着对即将逝去的旧村、旧街、旧房的强烈不舍和眷恋,拿起相机,走街串巷,把街巷、宅院、古迹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西寨记忆》画册。


  整村改造过程中,许多传承了几代的老物件面临着被丢弃的命运。阎望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全天守在工地,把这些老物件“抢救”回来。就这样,一件件承载着“西寨记忆”的老物件,被阎望月整理在一起,建成了这座生活记忆馆。


  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共有4个展览室,分别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记忆、历史记忆。记者每推开一扇门,扑面而来的都是浓浓的岁月感。大到马车、小到顶针,每个展室分门别类、摆置有序地陈列着数以万计的生活生产物件。其中,镇馆之宝是一辆全木质独轮车。


  此外,墙面上绘制着村里的历史文化名人、各时期庙宇、民居、百姓衣食住行及农耕生产用具等相关历史图片。


  “这苇子全身都是宝。”阎望月向记者展示着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芦苇席,有的用来铺炕,有的用来围裹粮食,有的用来苫盖瓮缸,有的用于铺装屋顶。


  据了解,芦苇席是西寨村的特产。西寨村地处汾河岸边,是芦苇的绝佳生长地。村里曾有千亩芦苇地,一眼望不到边,每到芦苇收割季节,家家户户都可见到编苇席的身影,村民们编制的芦苇席平整、结实又漂亮。


  “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些就是陈旧没用的垃圾,但在我看来,这些老物件承载的都是历史和记忆。”看着一件件老物件,阎望月深深地感慨,“我希望年轻人可以通过这个展馆清楚地回望历史,知道我们是从哪里一步步走过来的,从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里汲取力量。”


  生活记忆馆中的藏品弥足珍贵,每件老物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每件老物件都是一段历史,用斑驳的印记记录着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民俗风情,展示着农村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


  如今,这些老物件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依然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增强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传承延续。阎望月不仅守护着关帝庙,更守护着西寨古村独有的生活印记和历史根脉。


文字:韩  潇  杨润德  韩  暖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