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绛州古城 遍地是“宝”绛州三楼

绛州古城 遍地是“宝”绛州三楼

发布日期:2024-12-02 15:59 2734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日报


  ▲福胜寺里的渡海观音


  ▲龙兴寺


  ▲绛州大堂


  11月下旬,网友“是远行客”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介绍了我市的新绛县。通过实地游玩,他深深地被新绛县的古建筑,以及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所打动。


  运城的新绛县,与忻州代县并称“南绛北代”,是山西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绛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到了北周武成二年改称绛州。往后1000多年间,它或郡或州或府,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如今,县城里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贵的古迹随处可见。


  并峙在城西高垣之上的钟楼、鼓楼、乐楼,算是新绛县的招牌古建了。


  北宋时期,这里就有钟楼,后有所破损,现存的是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而成。十字歇山顶加剪边琉璃瓦,非常标致。一般古代钟楼、鼓楼都讲究中轴对称,早晨鸣钟、晚上击鼓,相当于整点报时。但这里却按地势高低而建,鼓楼在七星坡顶端西边,三重檐的歇山顶楼身,设有回廊。


  再就是路口的乐楼,三楼之中属它地势最低,正对着城隍庙,是明代洪武年间的戏台。人们可以在七星坡席地而坐,和城隍爷一起参加“露天音乐节”。


  绛州大堂


  从鼓楼步行片刻,便至元代重建的绛州大堂。


  这里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有高悬的明镜、呐喊的衙役。


  除了办理案件,这里还充当过“招兵报名处”,称帅正堂。


  李世民东征高丽人手不够,派名将张士贵在绛州招兵,当时的报名处就设在正堂里。


  大堂本身的结构很有意思。一般的州衙正堂规制为5间,而这儿却是独一份的7间。元代的古建一般都比较豪放,原材原料“不修边幅”,大堂内20余根立柱很是粗壮,加上用了减柱法的缘故,视觉上更为壮观。


  院子里是被玻璃保护起来的考古遗址。发掘出了地层堆积,有唐代的地面、宋代的坡道等。随便走几步,就能穿越1000多年的历史。


  绛守居园池


  谁能想到,就在大堂后面,藏着如今中国罕见的隋代园林。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北方园林界算得上佼佼者了。


  它是绛州衙署的后花园,是以前州府官员和他的家属们散步娱乐的地方。


  园子属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布局,每一季都有相应的草木花卉。加上假山流水、曲径小桥,应当是范仲淹在《居园池》说的那样,“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


  龙兴寺


  从南方到北方,我在不少地方都遇到过龙兴寺,比如浙江台州临海的龙兴寺,安徽滁州凤阳的龙兴寺,山东青州出土400多尊佛像的龙兴寺。


  跟它们不同的是,新绛龙兴寺最早是道观,名叫“碧落观”。后经历史演变,最终在唐高宗咸亨元年被改成了佛寺。寺内有三大宝贝不容错过,一是唐代“碧落碑”,二是唐代贞观年间的龙兴寺塔,三是元代的大雄宝殿及殿内的宋金泥彩塑。


  龙兴寺塔是八角形的13层宝塔,支付5元便可登顶,不过内部狭窄陡峭,爬到后面需手脚并用,每层有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色。


  除了新绛县城的古建,周围村子里还藏着一些“国保”。比如泉掌村的明代关帝庙,正殿檐下有20根盘龙柱;比如光马村的白台寺,建筑多为金元时期,也保存了许多元、明塑像;比如光村的福胜寺,尤其惹人喜爱的是寺里的渡海观音,脚踩祥云在大海中乘风破浪。


  新绛那么多的重量级“国保”,就安然地待在街巷里。当地的人来往自如,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



文字:李婉玉 孔 雄 赵泽艳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